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85 第二卷· 第四篇 周子《通书》<14>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85

第二卷·天人一贯2.4.11

第四篇  周子《通书》<14>

附:朱子《通书解》

   

【原文】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不闻过,人不告也。无耻,我不仁也。

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有耻,则能发愤而受教。闻过,则知所改而为贤。然不可教,则虽闻过而未必能改矣。以此见无耻之不幸为尤大也。

【述评】

知耻则能发愤受教而日损其过。如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喜其得闻而改之,至于不二过,是勇于自修

【编者注】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幸之事,而不知“过”、不闻“过”就是很不幸的事情。而人一旦“无耻”,那就是最大的不幸了。不幸就是麻烦,大不幸就是走人绝境。

过的根源在哪里?一个是心性上、性格上带来的,另一个是智慧不足引起的。人生旅途中盲区太多,糊涂太多,料理生活、工作就会产生种种失误,失误就是过。你的智慧浅,就看不到全部的因果关系。如同下棋,只能看一步下一步,没有看到七八步外的智慧和能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不知道自己心性上和智慧上的缺陷,将会是非常悲哀的。

“不闻过”,带来的麻烦基本上是“悔吝”,就是惭愧。惭,就是赶不上别人,心中不悦;愧,做错了事情,愧疚。对不起朋友,产生愧疚的感觉的确不舒服。

“无耻”的后果就不仅是惭愧悔吝,往往是凶了。什么叫无耻?知过不改,不以过为耻,反以过为荣。杀人放火的人难道不知道杀人放火的罪恶?偏偏一意孤行,这样的人往往是无耻之人。其后果就是进监狱,为整个社会所抛弃,所不容,这就是大不幸啊!一个人处于无耻的状态,你说这有多不幸!

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礼义廉耻的“耻”,既然都不知耻了,还怎么知过?怎么会生起对仁义道德的向往之心呢?对此,我们一定要警觉,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对无耻的精神状态要像戒毒一样壮士断臂,做个了断。

反过来说,“必有耻,则可教。”如果一个人还有知耻羞愧之心,就必定“可教”,就能知过改过走上正确之路。无惭无愧,是恶的一种精神状态,因为断了向善之路,所以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就不可教了,也就无不可救药了。什么叫知耻?荣誉感、自尊心尚未泯灭。人人都要有知耻之心、羞恶之心。

“闻过,则可贤。”自己要了解自己还是很难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看你清清楚楚,自己看自己往往是盲区太多,看不清。所以我们要形成“闻过”的良性机制,反复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进行评判。

平常的人往往习惯性地文过饰非,忽视自己的过错,无视自己心性的弱点。我们很仰慕古往今来的圣贤,圣贤为什么能成为圣贤?正是因为“闻过,则可贤”啊!圣贤会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弱点,且及时闻过、不断改过。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记载齐王对众臣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机关、政府工作人员能不能有古代的优良作风?能不能有这种敢于鼓励别人提意见的作风?

《论语》里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有这样的思维习惯,性格性情中过错一定就会少。还要多结交敢于向自己提意见的朋友,即所谓诤友、直友,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才会少犯错误,不让自己的人生走上麻烦的轨道。

朱子简介(中):朱熹(1130—1200),朱子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平生致力于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他著书被元、明、清三朝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他的学观点影响我国社会政治长达百余迄今仍对中国优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其著作甚多,其中注《四书》,作为教本立于学宫辑定《小学》成为启蒙课本,是启发德性、开启智慧的首选教材。

编审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