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3
《论语·为政第二》2·17
【原文】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记】不懂装懂的毛病你有吗
“知者智也,不知曰不知亦智也。不为智言知,不知言不知,而后不耻下问,乃大智也!”
这是孔夫子对子路的一句告诫。子路是一个非常义勇的人,粗狂的性格难免会讲一些大话,估计被夫子听到了,特别对他说出了这段话。
不知言知,就是不懂装懂,只有如实地将自己所知的告诉他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后人将这段话记录下来,我们也应当以此自我省察。如果一个普通人不懂装懂,危害也许相对较小,假如是一个学者或者老师的话就特别麻烦,将会贻害不浅。
一个人之所以犯这样的过错,一般有以下原因:
一、为了名利而不懂装懂,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迷惑他人,从而获取个人的利益。或者是明知装作不知,为了名利不愿意向大众透露真相。不言而喻,现在的某些专家学者就是这样的人,大众对这种人深恶痛绝。
二、为了面子,被自尊心驱使。怕被别人说自己不懂,所以宁可硬着头皮,也要说懂,有时候运气好,也会蒙混过关。运气不好,被人当场揭穿,反而失了风度体面。如果是为师者不仅会颜面扫地,而且会贻害学子,不能做出好的榜样。如果是为学者则会错失良机,不能向真正有知识的人请教,也就无法获取真知。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由,子路,孔子早年的弟子,姓仲名由,少孔子九岁。
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但界线不易明辨,每以不知为知,以不可知者为必可知,又人类必先有所知,乃始知其有不知。
《论语讲要》: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放能发出。
《论语恒解》:知行不可偏废,见之明而信之真者,即为知之,安而行之可无遗憾矣,其理之似而辨禾真者即为不知,徐而察之不必欲速也,如此则得一善。
《论语正义》:荀子云:“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云云,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尽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又儒效儒:“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为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如者也。”
《论语集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虽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审其知矣。”
《论语点睛》:不是强不知以为知也,此则向外驰求,全昧知体。
《论语义疏》:汝若心有所不知,则当云不知,不可妄云知也。若不知云知,此则是无知之人耳。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不懂装懂似乎没有,但确实没时时做到不耻下问,究其实质是虚荣心作怪。不懂装懂,贻误了学习机会,养成了自以为是的习气,如还未意识到此习气的严重,习以为常,确实害人害己!学习经典,时时反观自己,实为重要。
户部主事§普贤囝:己所能,教于人;己所不能,勿教于人。
王鹏翔(朋友):事实上能做到知之为知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有很多时候明知是错的,但似乎还是要去做。在难行能行的时候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场,难能可贵!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