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4 赡养和孝敬父母的区别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4

《论语·为政第二》2·7

【原文】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记】赡养和孝敬父母的区别

王鹏翔

子游名叫言偃,字子游,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吴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五岁。是孔子的高徒,对于儒学的传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此章子游向夫子请教孝道,夫子做了比较详细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孟懿子问孝,夫子只回答了两个字“无违”,然后又通过樊迟转达无违之所指。而这里子游问孝,孔子一口气就说完了,同样是诲人不倦,因为针对的人不同,回答的方式和方法会有所区别。不知道细心的你发现了没有?

或许是子游对父母爱深而敬少的缘故,夫子以“敬养”之别,作以开解。提醒子游,侍奉父母,不仅要养活,还要恭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此为开语,养即养活,只把养活父母的身命当成了孝,以为只给父母提供吃的,保障他的住宿就可以了。

夫子作答弟子提问,向来以问者自身的问题为作答的基础,因材施教但为何在此章不言“汝之孝者”而言“今之孝者”呢?“今之”二字既反映了当时的现状,更是子游自身的弊病,夫子似有意用“今之”二字,以顾及子游的感受,若言“汝之”似有训斥之意“今之”则要缓和许多亦能起到诱导、劝诫的目的。使对方不至于生出逆反之心。此夫子之仁也。

所谓养者并非孝“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养即饲养。狗和马也能受到主人的饲养。如果以养为孝,则人与动物,父母和狗、马没有任何区别。如此之孝,不肖于对人说。如何区别呢?夫子说:“不敬何别乎?”敬是孝的本心,所以人们常用“孝敬”二字作为对父母长辈供养时的称谓孝敬二字本为一体不可分割。若行孝必有敬心。孟子说养而不爱豕畜之也爱而不敬犬畜之也。饲养家畜,只在于养活他的身命侍奉父母则是人伦之情,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居所,还有顾及到他们的情感以父母之心为心,悉心感知他们内心的需求,并能付诸于行动,以让父母的身心皆能安泰便是孝,其中亦有敬。父母年龄大了,他们除了物质上需要我们供奉以外,也需要陪伴,抽空常回家看看,拉拉家常,听他们“唠叨”,父母就能心满意足,此亦为敬敬即诚心亦为贴心。

此章虽为夫子对子游所言,亦适用于时下的人们。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孝顺的读书人,他每遇到可口的食物或者舒适的用品就会在心里想“如果能让我的母亲享用就好了”时刻不忘记感念母恩有一次他出了一趟远门途中拜访了多年不见的挚友挚友甚为热情以美食款待这位读书人看到如此大餐,又在心里想“这么精美的食物,如果能让我的母亲品尝到就好了。”就在此时千里之外的母亲突然闻到了一阵阵饭香老人家笑着对一旁的女儿说“你哥哥肯定又遇到美食想到惦记为娘了”女儿不信将此事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了下来。不几日哥哥返回妹妹便将前日之事问于哥哥书生仔细寻思一番确有其事和母亲所说一致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神奇但足以说明孝心确实能心心相印。若人能有此心时时惦念父母恩情,必能成为孝子。

【按语】犬马以养者养其身,父母以敬其心。人子惟以父母之心为心,方为敬,方为孝。夫养敬之别,人畜之异也。

家有犬马停

以养存身命

人身自父母

孝敬报亲恩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子游:言偃,字子游,孔子晚年弟子。吴人,少夫子四十五岁。

世俗皆以能养为孝,犬守御,马代劳,亦能侍奉人,是犬马亦能养人。另一说,孟子曰:食而不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皆能有养,正谓皆能得人养。若徒知养而不敬,则无以别于养犬马。何孝之可言?

《论语讲要》:孝者,指人子而言。犬马,与孝者对称。人子能养父母,犬马能养主人。由这两个“能”字看来,显然是以犬马比喻人子。专说能养,则人兽没有分别。不敬何以别乎。敬与不敬,是人兽之别。

《论语恒解》:养人者也,养亲不敬,仅为犬马之劳,非孝也。唐李峤云:犬马含识,鸟乌有情,甯(ning)怀反哺,岂曰“能养”。

《论语正义》: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曾子云: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养则服事之义,若人子事亲,但能养而不敬,则无异于犬马之服养人也。

内则:父母之所爱亦敬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此敬养兼至,故为贵也。若今之孝者,不过能养,虽至于父母所爱之犬马,亦能养志,然能养父母,不能敬也。

《论语集注》: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第,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逾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

《论语点睛》:以犬马养,但养口体,能养志者,乃名为“敬”。

《论语义疏》:夫孝为体,以敬为先,以养为后,能养无敬,非孝之例也。犬能为人守御,马能为人负重载,皆是能养而不能行敬者。

苞氏曰:犬以守御,马以代劳,能养人也

孟子曰:养而不爱,豕畜之也,爱而不敬,犬畜之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这里的养包含了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如佛家的供养来行孝敬之礼,佛弟子供养三宝是极其恭敬和尊重的。父母就是家中佛!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