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09 第一卷 立教(3•4•5)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09

第一卷 立教3•4•5

立教3

【原文】曲礼曰⑴:幼子常视毋诳kuánɡ⑵,立必正方⑶,不倾听⑷。

【注解】

(1)曲礼:《礼记》篇名。

(2)视:同示;示范、示教。诳:欺骗。

(3)正方:正方向。

(4)倾听:侧耳听。

【译文】曲礼上说:“对小孩要以身示范,不能欺骗。立必正立于所向的方位,听必视长者面而敬听,不许侧耳听。”

【评述】常示毋诳,是教以忠信,立必正方,不倾听,是教以敬正。小子忠信敬正便是作聖的基本。


    立教4

    【原文】学记曰⑴:古之教者⑵,家有塾⑶,党有庠(4),术有序⑸,国有学⑹。

【注解】⑴学记:《礼记》篇名。

⑵古:指虞、夏、商、周时期。教者:古时教人的学校。

⑶塾:家塾,设立在家中的学校。

(4)党:五百家人为党。党的学校名庠。

⑸术:当做州,二千五百家为州,州的学校名序。

⑹国学:太学。

【译文】学记上说:“古时教人,家有家塾,党有庠学,州有序学,国有太学。”

【评述】此见古人设立学校之多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所以人才众多,成为盛世。


秦治寄语: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人口众多,有共同的始祖—炎帝、黄帝。

中华民族同宗同源,有共同的认同—天下一家,是同一个大家族的分支。炎帝神农氏是少典国君的儿子《姓氏寻根》,“神农氏纳奔水氏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传(帝位)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轩辕黄帝也是少典国君的儿子《姓氏寻根》,少典国是长期存在着的诸候国,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虽然都是少典国君的后裔,但出生时间相隔五百多年,黄帝取代炎帝,如同夏朝立国数百年后由商汤取代夏朝。不能把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混同为同一时期的两个部族首领。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是上古少典国的后裔,因为炎帝、黄帝是天子(天下共主),所以代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而不称少典国子孙。

中华民族曾有过最良好的道德养成时期,就是唐尧虞舜时期的太平盛世和夏商周时期的小康社会,那时人民安居乐业,学校遍布城乡,人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了中正仁义的道德品质,从而促成了纯朴的社会风气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广设学校,重视道德品质培养的结果。

二千五百多年前,学校遍布中华大地,一是许多家庭设有私塾,聘请有品德的先生担任私塾教习,专门教育他们家的孩子。二是在乡、党、州、国及中央政府所在地无不设立学校。党的学校称为庠州的学校称为序,国和天下(中央)的学校称为太学。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小学中学大学。


“古时小学教人用洒水、扫地、应对、进退的礼节,热爱父母、尊敬长上、敬重老师、亲近朋友的道理,这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功。务必讲明这些道理,实践习熟这些事。希望他们习惯于善而与智慧同长,化于善和心德俱成;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没有抵拒或不能胜任的忧患《<小学>通俗解义.立教.<小学>序》。”

上古行政管理体系分为天下(中央)、国、乡、州、党、闾。天下是帝王统辖的全部区域,国是帝王分封的诸候国,有五个等级。乡是一万二千五百家人家分为一乡。州是二千五百家人家分为一州。党是五百家人家分为一党。闾是二十五家人家分为一闾。

上古时期遍布城乡的学校,不尽是学龄儿童和青年修养身心、获取知识的场所,还是黎民百姓涵养品性、丰富生活、提高技艺的平台。黎民百姓闲暇时出入学校,在学校里实践礼乐文化,练习射箭投壶技术,交流孝弟忠信心得,聆听尊长教诲。先贤欧阳修论述古之学校教化曰:“……故上自天子之郊,下至乡党,莫不有学。”“……盖尧、舜、三代之为政如此,其虑民之意甚精,治民之具甚备,防民之术甚周,诱民之道甚笃,行之以勤而被于物者洽,浸之以渐而入于人者深。 故民之生也,不用力乎南亩,则从事于礼乐之际;不在其家,则在乎庠序之间。耳闻目见,无非仁义,乐而趣之,不知其倦,终身不见异物,又奚暇夫外慕哉?”


  立教5

   【原文】孟子曰⑴:人之有道也⑵,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⑶,则近于禽兽⑷。聖人有忧之⑸,使契为司徒⑹,教以人伦⑺,父子有亲⑻,君臣有义⑼,夫妇有别⑽,长幼有序⑾,朋友有信⑿。

【注解】(1)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世称亚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人之有道:人类有共由之路,若不尊此路而行,就失了人所以为人的价值。

(3)无教:没有聖天子建学立师以教育,人就不晓得人道。

(4)近于禽兽:存心处事和禽兽差不多了。

(5)聖人:唐尧、虞舜。

(6)契:唐尧时的司徒官,执掌教育。

(7)人伦:人的伦理。

(8)亲:父慈子孝其情至亲。

(9)义:君仁臣忠各尽其义。

(10)别:礼别男女,各有配偶,严禁淫乱,才能保证婚姻家庭幸福。

(11)序:兄友弟恭,敬循天序。

(12)信:交友以信,以友辅仁。

【译文】孟子说:“人有人共同遵循的道路,假如吃饱穿暖安闲的居处,没有人教育,势必纵欲败度,抛弃人道,其存心处事,就会接近于禽兽了。帝尧忧愁人类舍正路不由,将与禽兽相近。命契任司徒官,用伦理道德教人,父慈子孝,尽其亲道。君敬臣,臣忠君,各尽其大义。夫义妇顺,各有从属而不乱。兄友弟恭,有其序,朋友相友,忠诚无伪尽其信。此五者是天下的达道,人应该共同遵循的道路。”


【评述】自清帝逊位后,君臣之名废,而君臣之实,依然未废。国家如无总统、主席,国必乱,无行政统属则社会不能安定。企业无分级管理则经营混乱,效益低下。由此可知领导与被领导的管理系统永远不可能废止,则是君臣之名废而实存。纵观全球各国均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制,则是君臣之道犹存也。男各有妻,女各有夫,如卖淫通奸,国有常刑,是男女有别也。五伦之道就是礼教“礼教食人,打破礼教”之说以祸世,将使文明古国变为野蛮,人类近于禽兽,诚何心哉!时至今日,尚有子女不奉养父母,父母冻饿讨饭,而子女不知羞者。也有夫妻不和互相谋害者。嫖娼卖淫,甘心禽居兽处而不自愧者。也有欺上瞒下,行贿受贿只图自饱私囊,不顾国计民生者。也有嗜酒好色,聚赌吸毒,盗窃抢劫,图财害命,不怕国法者。唉!唉!人心如此,怎能长治久安呢?能不忧伤吗?国家应以尧舜之道教化国民,以传统儒学教育学生,使人学得人道,方可保证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国家永久兴旺发达。


作者简介:秦敬修(1910.7~2004.1),甘肃崇信人。1928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平凉师范)学校。1933年至1945年游学和任教于陕西蓝田县芸阁书院、三原县正谊书院眉县崂峰书院扶风县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等各大书院,拜师于关中大儒牛蓝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等名儒门下。期间师从山东即墨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学习研究《周易》4年。经多年潜心学问,遂成一代名士,被关中学者誉为道统后劲,同门巨擘。1948年至1958年在家乡行医济民,为一方名医。1958年至1965年调甘肃省中医学校任教,主讲《黄帝内经》《中医学概论》等中医学课程,曾为兰州医学院教师班讲授中医经典,成为甘肃中医学校骨干教师。其家族于2012年5月获“甘肃中医世家”荣誉称号。

著《小儿指纹诊法》、《脉诊握要》等论文发表,并受省内外专家学者肯定;出版著作三部,其中《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编中医儿科学》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至 2015年《周易卦解》已出第三版。所出著作均被首都图书馆、多数省市和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未出版著作《五子书》、《杂症脉证并治》、《脉诊握要》正在整理待版之中。


秦治,甘肃崇信人,生于1948年9月。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退休干部,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华儒学会会员,北京苇杭书院发展委员会委员。自幼传承家学,从入小学前开始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经典讲授,反复诵读《五经》《四书》等国学经典,力求通晓典籍精义,数十年未曾间断,成长为儒学传承人。直至父亲2004年去世后,更加勤于学习与研究,并整理出版先父遗著三部,广泛发行,另有三部正在整理完善中。

撰写的《一代名士秦敬修》、《居住变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稿,在《三原书院人物》、《晚晴》、《平凉日报》等书刊报纸上发表;主持举办的《让你的子女完美成长》系列讲座已开展多期,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演讲视频《重孝道育德启智》在崇信县电视台多次播放。平凉电视台《走近百姓》、崇信电视台《百姓生活》《崇信新闻》等栏目分别拍摄了报道秦治先生事迹的专题片,其激励效果显著,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链接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