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59 第二卷 第二篇 周子《太极图说》<3>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59

第二卷·天人一贯2.2.3

第二篇   周子《太极图说》<3>

附:朱子《太极图说解》

【原文】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1)。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至其所以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夫岂有所亏欠间隔哉(2)!

【注解】

(1)气行于天:物有三态,固、液、气;固、液在地,气升于天体空间。

(2)间隔: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述评】物各有三态:固、液、气;固液在地在星(各种天体),气(弥漫物质)升于天体空间,无处无气,虽大气层之外,气薄而已,非无气也。气聚成形,形溃气销于太虚,非一态而已。水在地为江河、湖海、冰川,在天为云雨霜雪。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为电。木在地为林木草芥,在天为风为气。金在地为金石,在天为弥漫物质之属金者。土在地为山陆,在天为尘埃,为弥漫物质。故曰:“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

【编者注】

①无适而非:没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存在此类现象或问题,即到处都是。无适,犹无往,到处。

②陈来《朱子<太极解义>的哲学建构》: 如果说第2段的解释关注在动静,这一段的解释关注的中心则在阴阳。从太极的动静,导致阴阳的分化与变合;有阴阳的一变一合,则产生了五行的分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至其所以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这是一套由阴阳五行展开的宇宙生化论。与前面第2段不同,这里对太极的定义不是从动静的枢纽来认识太极,而是从阴阳的所以然根据来认识太极。或者说,前面是从“所以动静者”来认识太极,这里是从“所以阴阳者”界定太极。“所以为阴阳者”的视角就是存在的视角,而不是运动的视角了。至于“太极之本然”,即是《太极图解》的“本体”、“所以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也”“即阴阳而指其本体”。“所以阴阳者”的观念本来自二程,区分“阴阳”和“所以阴阳”,认为前者是形而下者,后者是形而上者,这种思维是朱子从程颐吸取的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周子简介(下):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他继承《易传》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中正仁义。“仁”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编审发布:秦荣光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