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112 仁义的本质是孝悌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112

孟子•离娄上7.27

仁义的本质是孝悌

【原文】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1)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2)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3)。生则恶可已(4)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注释】

(1)知斯二者:指明白“仁之实”与“义之实”。斯:这。

(2)节文:调节修饰。

(3)“乐之实”三句:前一个“乐”读yuè,指音乐。后两个“乐”读lè,感到快乐。

(4)恶可已:停止不下来恶(wū),何、怎么。已,停止。

【译文】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关于仁义的两个道理而执着地坚持下去;礼的实质,就是调节、修饰仁义的内涵乐的实质,是喜欢并乐意做到仁和义,快乐就会由此而生快乐一产生就不可遏止了快乐不可遏止,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读解】

本章论仁、义、礼、智、乐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孟子将仁、义的实质分别看作是孝与悌,并认为智、礼、乐三者是围绕着孝、悌而展开的,从而对仁、义、礼、智的本质进行了诠释。

儒家对“仁”和“义”赋予了很丰富的内涵,诸如:“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11.6 )“仁者,人心也”(《孟子•告子上》11.11) 等等。《论语》中对于仁和义的论述更多,赋予的涵义也更为广泛。

“事亲 即侍奉双亲之行,也就是“孝”;“从兄”即顺从兄长之行,也就是“悌”。这说明, 仁义作为德 , 并非仅仅是感情, 而且是行为仁不仅是对双亲的亲爱之情, 而且是此种感情的实践 ;义不仅是对长上的尊敬之情, 而且是此种感情的实践。可见仁义既是德性 , 也是德行。孟子的这个说法还意味着, 比较成熟的仁 、义思想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 强调事亲从兄是仁义的原初或基本含义, 标志着仁义的基本实践而另一方面, 认为事亲是仁的一个实例 , 从兄是义的一个实例 , 而仁和义本身是普遍性的原则, 普遍的原则可以体现为各种具体的实例,包含及其广泛的内容,而不局限于某一两件事情或某个小的范围。

同时,按照本章所说, 仁义二德仁、义、礼、智五种德行的中心, 其他三种德行则是围绕仁义展开的 强调智是对仁义的认识辨别、了解和坚持, 礼是对仁义实践的调节修饰, 乐yuè)是在仁义的实践里得到

在五德中,仁、、礼、智这四德,在《孟子》一书中多次并列出现,在本章中,孟子则更强调“乐yuè)乐主和同。《》经是儒家六经之一,但在其它经书中则很少涉及。

对于“乐则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朱子解释为:“乐则生矣,谓和顺从容,无所勉强,事亲从兄之意油然自生,如草木之有生意也。既有生意,则其畅茂条达,自有不可遏者,所谓恶可已也。其又盛,则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知矣。此章言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天下之道,皆原于此。然必知之明而守之固,然后节之密而乐之深也”。

由此可知,君子最大的乐事是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而能尽心侍奉父母顺从兄长,则会生发出更大的快乐,如同草木生长,自然畅茂,不可遏止。正是由于发自内心而切切实实地做到了孝与悌,也就是践行了仁与义,其内心的喜悦必定油然而生,难以自已,直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一个讲求孝悌的家庭,必然家庭和睦,亲朋满座,幸福美满,快乐多多。如果一个家庭没有构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爱护幼小的氛围,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人,会有精神与心理的问题,最简单的是他们会缺良知,良心会被蒙蔽,会没有家庭责任感,既而没有社会责任感与国家责任感。他们心中只有利唯利是图的后果就是整天都有失落感,始终觉得自己赚得不够多,觉得自己不幸福,时间一长,心理就会有问题。因为内心的贫乏,生命状态就是低质量的,会造成一个整天生活在“忙忙碌碌只为饥”的穷忙状态之中!唯有保持一种感恩的心,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爱护幼小,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的内心就会被幸福充盈,就会长久保持一种淡定成熟从容的富足状态,这样的富足感一种高质量的生命状态。

孟子简介(下):孟子早年受业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之门人。他孔子尊崇备极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与孔子一样,孟子一生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随从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