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75
《孟子•滕文公下》6.6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1)曰:“子欲子之王之(2)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3)?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4)之,虽日挞(5)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6)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7)?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释】
(1)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2)之善:走向善道;之,动词,走向,到……去。
(3)傅诸:(做师傅)教他呢?傅:师傅,此处用为动词,指教导。诸:“之乎”的合音。
(4)日挞:每天用鞭子去打他。
(5)咻(xiu):喧哗干扰。
(6)庄岳:齐国的街里名。庄,街名;岳,里名。
(7)王谁与为不善:即“王与谁为不善”,王和谁一道干不善之事。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向善吗?我明白告诉你吧。比如说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戴不胜说:“找齐国人来教他好。”
孟子说:“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说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相反,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不是像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君王又和谁去做好事呢?单单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读解】
孟子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说明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当政治国的国君应注意自己身边所用亲信的考查和选择。因为,如果国君周围都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这里的道理并不深奥,实际上也就是《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的意思。所谓“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不也就是为了找一个周围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以利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吗?孟子是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早有切身体会的了,所以说得非常在理而又举例生动形象。
有意思的是,孟子所举的这个例子,对现代人来说,也正好是一个学习外语的问题。原以为学习外语是在“出国大串连”的时代才时髦的,却没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有这方面的论述了。而且,不管孟子所举的例子是真实的还是假设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却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孟子举例中的外语,实际上是汉语的方言。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