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26 凡事都有定数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26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1.2.16

凡事都有定数

【原文】鲁平公(1)将出。嬖(2)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

乐正子(3)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4),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5)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6)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注释】

(1)鲁平公:名叔,鲁景公的儿子。公元前314~294年在位。

(2)嬖(bi):《说文》:“便嬖,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3)乐正子:名克,孟子的学生,当时正在鲁国做官。

(4)鼎:《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之下,入山林川泽,螭蛛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常见的鼎为三足两耳圆腹,也有方形四足的,用金属或陶土等材料做成,盛行于殷周时期。至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亦有常用鼎煮食或存放食品的。

(5)沮(ju):阻止。

(6)尼:制止。

【译文】

鲁平公将要外出,他宠爱的近臣臧仓请示说:“往日君王外出,都要令有关官员知道。今天车马已经备好,有关官员还不知道要去哪里,胆敢请君王示下。”鲁平公说:“要去见孟子。”

臧仓说:“这是为什么呀?您为什么要降低身份去见一个读书人呢?您以为他贤能吗?礼义是贤者所提倡的;而孟子后来为母亲操办的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操办的丧事。君王还是不要见他的好。”鲁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入宫见鲁平公,说:“君王为什么不去见孟柯呢?”鲁平公说:“有人告诉寡人说:‘孟子后来为母亲操办的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操办的丧事。’所以我不去见他。”

乐正子说:“这是为什么呀?君王所谓的超过,是前面用士的丧礼,后面以大夫的丧礼?还是前面用三鼎礼,后面用五鼎礼?”鲁平公说:“不是,我所说的是指棺椁和寿衣的精美不同。”乐正子说:“这不叫超过,这是前后家境贫富不同而已。”

后来乐正子见到孟子时说:“我告诉了君王,君王本来要来见你的,但有一个他宠爱的近臣臧仓阻止了他,鲁君因此没有来。”

孟子说:“一个行动,能顺利完成许是有人促进它停止了或许是有人制止它。但能不能最终完成,并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之所以不能与鲁君相见,完全是天意呀!臧仓那小子怎么能使我们不能相见呢?

【读解】

通常认为,孟子之所以没有得到鲁平公的接见和重用,是由于小人藏仓的进谗和阻挠,而藏仓之所以要阻挠鲁平公接见孟子,是因为他嫉妒孟子的才能和高尚品德。后来还演化出“藏仓小人”这一成语,专门用来比喻进谗言陷害贤良的小人。在这件事情上,藏仓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孟子说,鲁平公见他与否,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

那么,鲁平公为什么不接见孟子和重用孟子呢?这其实应该怪鲁平公本人。一方面,他在没有见到孟子的时候,就因为近臣的一个建议,不假思索地就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主意,由此可以看出,鲁平公是个缺乏主见的人。另一方面,鲁平公没有详细考察近臣的建议是不是正确的,就信以为真,并一本正经地当成是自己不见孟子的理由,由此可见,鲁平公是个偏听偏信的人。

也许,对于孟子而言,一个既没有主见,又偏听偏信的国君不见也罢。所以,他的反应才如此平静。

本章是全篇的总结。所谓与鲁平公见不见的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本章的重点在于孟子的那句话:“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这些君王的所作所为而言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广大人民百姓的生活安危。如何施仁政?如何爱民?如何选择到一种最佳行为方式?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应该考虑到的,都应该做到的。

而孟子几次提到的“天”,其实并不是后来所说的“天命论”“宿命论”,而是孟子根据周文王、老子、孔子等人所揭示的“天”的运行变化规律而认识到的未知的宇宙现象及人类发展的规律。总结自《周易》以来所有古籍中关于“命”的辞意,不论是指天命、人命等,其实都是指天的规律,人的规律,宇宙的法则等当人事、物理、历史的命运、时间和空间加起来,形成一股力量的时候,成为规律的时候,人们称它为命。现代我们称它为“时代的趋势”之意。只是后来的人误解并歪曲了“命”的本义,将它看成是迷信意义上的天命论、宿命论了。

本篇所谈到的爱民、与民同乐等问题,是统治者、为政者的行为方式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因为“爱民”,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说一说,或者是玩弄一下权术,象齐宣王一样“爱牛”就意味着“爱民”。爱民是要有一种踏踏实实的精神,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一切行为方式都是为了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人民得到踏踏实实的爱护,才会信任统治者。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