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4 骗别人就是骗自己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4

《论语· 子张篇  19.8

【原文】子夏“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学记】骗别人就是骗自己

王鹏翔

“文”,文饰、掩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过,非有恶心才有过失乃至过错。人所犯之过失,或有意,或无意,或好心办坏事,没有常态,亦无常形。然而,在对待过失、过错的态度上却可以分出君子、小人的本来面目。

君子对于自己所犯的过失,必闻过则喜,闻过则改,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必要下一番苦功,痛定思痛,努力改过。孔门弟子中,改过最彻底者,当属颜子,他能不二过,也就是相同的过失不会在颜子身上出现第二次。夫子也曾说:丘之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我等凡人,于日常中,所犯过失的几率更是高出圣贤君子数百倍,但改过的诚心却不及古人万分之一。平常人初犯过失时,心里还能生出些许悔过之意,然而不出数秒,顿觉不是自己的不是,所犯的这些过失全是他人所致,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心有所思,必有所言,于是就有了一套推脱之词,争辩之意,先是把自己弄成清白无辜,紧接着唾沫星子指责别人,完全是一副推卸的态度,以至于心存侥幸。自以为很高明,殊不知,当下的过失虽然经过自己的一番口舌周旋得以逃脱,但此心此念已经存留于心,下次又遇类似的过失,依然如法炮制,久而久之,竟成了麻木不仁的顽疾,徳行失去了,人格也失去了,成了掩耳盗铃的注脚,此小人之所为,即小人文过之历程。

若要变此心,可依照夫子“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之言,凡是他人之过,自己亦要警醒,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设法让自己避免此过失,切不能当成笑话看。

【按语】小人之过所以文者,自欺欺人也。此自欺,可谓之侥幸,亦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者也。君子见过必改,不惮改过,所惮者过而不知也。

人人皆有过

知过可避祸

文饰虽能平

徳行从此绝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文,文饰义。人之有过,初非立意为恶,亦一时偶然之失尔。然小人惮于改过而忍于自欺,则必文饰之以重其过矣。

《论语正义》:正义曰:小人不欲改过,故于人之责之也。则为文饰之养以自解说,若为无过者然。

孟子云:“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又云:“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徒为之辞。”

《四书遇》:陆象山曰:“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几胜。古人惟知过则改,见善则迁;今各执己见,被人点破便愕然,百计文饰,道禘要说个是。以此流于污下。”

《论语集注》: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论语义疏》:繆播云:“君子过由不及,不及而失,非行之病,务在改行,故无吝也。其失之理明,然后能之理著,得失既辨,故过可復改也。小人之过生于情伪,故不能不饰,饰则弥张,乃是谓过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受祖辈影响,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每写一篇详解论语的札记,已将《论语》492章全部完,结集出版《论语通解》一书。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册,共计43万余字。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一个错误要以百个谎言来掩盖,文过饰非其实是最痛苦的勾当,自欺欺人,欲盖弥彰。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芳草:人不肯承认错误其实是我执太重,如果能放下执着、私欲,也就不会自欺欺人了。君子能坦荡荡,是因为君子已经没有小我之心存在,所以能闻过则改、不二过。

颜姐: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来掩饰!

夏荷:作者以身边的实例,详细讲解了君子与小人对待过失的不同态度,小人文饰的成因,最后形成顽疾, 失去道德的过程,并更有爱心的指出治疗小人文饰的措施是夫子所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的言论。可见小人文饰是自欺,是侥幸,君子见过必改,不掸改过,所掸者过而不知也。经典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很有指导作用!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