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3 您喜欢戴着面具的人吗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3

《论语·阳货篇17.13

【原文】子曰:“乡(1),德之贼也。”

【注释】(1)乡原:即“乡愿”。《辞海》:原,通“愿”,谨厚貌。指乡里中伪善欺世的人。《现代汉语词典》:【乡愿】xiānɡyuàn〈书〉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

【译文】孔子说:外貌忠诚谨慎而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伪君子,是品败坏破坏道德的人。

【评析】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学记】您喜欢戴着面具的人吗

王鹏翔

“乡愿”,《孟子》曰:“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徳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说yuè,同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徳之贼也。

也就是说,乡愿之人,在一乡之中,谄媚于世,在是非善恶之间穿梭无碍,说他不好吧,实在找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却也没有是非善恶的标准,但若说他没有是非善恶的标准吧,他也知晓忠信,廉洁等道德,因为他在表面上就体现出了这样的形象,与人相交也看似忠信,其行为也很廉洁的样子,实则不然,他的这些表现就像是台上的戏子,以取悦他人。

乡愿之人相比下愚或困而不学之人更难以教化,至少这两种人还有可教化的可能,或者说他还有一定的底线,还不算是虚伪。而乡愿之人就完全是一个不但装睡的人,还是一个会表演的人,戴着一副大义凛然的面具,掩盖了阴暗丑陋的心灵,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人。

此种人或者是为了想要得到名誉,或者是想要为了得到私利,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行事,看似左右逢源,却又毫无立场,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这是夫子最为痛恶之人。

读此章,学者当慎思细参。既不作徳之贼,亦不与徳之贼者同流。

【按语】若同流合污,媚世伪善,必是断善之人,亦乃无徳之人,举道德之旗帜,行窃盗之事,徳之门难入,贼之门有余而无可救药者也。

阉然媚俗一粒尘

随风飘动难有根

左右逢源乐逍遥

一入徳门无踪影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乡,其群鄙俗。原同愿。一乡皆称其谨愿,故曰乡原。《孟子·万章》篇有云:“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徳之贼也。’”《孟子》又曰:“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徳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说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徳之贼也。”

《论语正义》:周曰:“所至之乡,辄原其人情,而为意以待之,是贼乱徳也。”曰:乡,向也,古子同。谓人不能刚毅,而见人辄原其趣响容媚而合之,言此所以贼徳也。

赵岐注:“万章言人皆以为原善所至,亦谓之善人。”

中论考伪篇:“乡愿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深恶之。”

《四书遇》:方孟旋曰:“贼者,言其窃也。窃徳之似,以欺一乡,故曰‘贼’。”

《论语集注》:乡原,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夫子以其似徳非德,而反乱乎徳,故以为徳之贼而深恶之。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读此章,学者当慎思细参。既不作徳之贼,亦不与徳之贼者同流。非常厌恶表里不一的人。戴着面具的人属于有心作恶,无心为善。

颜姐:乡愿之人不但是一个会装睡的人,还是一个会表演的人,戴着一副大义凛然的面具,掩盖了阴暗丑陋的心灵,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人!所以孔子才会说“乡原,徳之贼也!”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