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09 苦口婆心的劝勉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09

《论语·卫灵公篇》15.34

【原文】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人生仁徳,远远超过了对水火的需求。但我只见过蹈赴水火而死了的人,却未见过实践仁徳而死的。

【学记】苦口婆心的劝勉

王鹏翔

此章夫子用水火与仁徳之事,苦口婆心勉励门人精进仁徳。

人生因为具备了仁徳而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比如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和睦邻里等人伦正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行之路,犹如人之心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它对生命的意义。

有水有火才能生活孟子说:“民非水火不生活”,由此可见水火对于普罗大众物质生活的重要作用,人们为此而不顾一切,前赴后继。孰不知,为了水火之事而丧命的人不计其数,类似的事情十分普遍。

实践仁徳合乎天理,顺应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德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哪个人为了实践仁徳而丧命的事情发生当然杀身成仁的事情又得另当别论,是人为成仁而献身,而非仁杀了人身,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仁徳就好比人生的保护膜,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人,比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样的事情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水火之事却不同,危险时刻伴随,人们却并不觉得危险,乐此不疲。

【按语】假若水火指物质生活,仁徳指精神生活的话,物质和精神对于人生成长同样重要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选出伯仲的话,精神第一,物质第二这才是人生正途,足以让人的内外世界变得和谐美满,尽善尽美。如果忽略了精神的成长而只求物质生活此种人生会变得毫无底线,尔虞我诈,危险重重,饮鸩止渴而不知,自寻死路而不觉,如此颠倒之人生,实在可惜。

人心具仁徳

富足又安乐

舍远求水火

不惜遭苦劫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此章勉人为仁语。人生有赖于仁,尤甚于其赖水火。蹈水火,有时可以杀人,然未有蹈仁道而陷于死者,则人何惮而不为仁。或疑杀身成仁,此非蹈仁而死乎?不知此乃正命而死,非仁有杀身之道也。庄周讥以身殉名,此则惟生之见,而不知生之有赖于仁矣。

《论语正义》:马曰:“水火及仁,皆民所仰而生者,仁最为甚。”

马曰:“蹈水火,或时杀人;蹈仁,未尝杀人。”

惠民陈周易述:“仁乃乾之初生之道,故未见蹈仁而死,极其变,如求仁得仁,杀身成仁,乃全而归之之义,不可言死。”

正义曰:“孟子告子篇:‘民非水火不生活。’”

郑注云:“甚于水火,于仁最急也。”

《四书遇》:《诗》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仁者,民之质也,日用饮食所不可违者。

王观涛曰:“未见蹈仁死,据常理言;若杀身成仁,虽死犹生,又当别论。”

《论语集注》: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也。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

《论语义疏》:王弼云:“民之远于仁,甚于远水火也,见有蹈水火者,不尝见蹈仁者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受祖辈影响,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每写一篇详解论语的札记,已将《论语》492章全部完,结集出版《论语通解》一书。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册,共计43万余字。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仁德是内心的力量,有了仁德,人生才有意义,内心才不空虚。

颜姐:“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夫子劝人为仁,可谓苦口婆心!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