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97 不以言语举荐人才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97

《论语·卫灵公篇》15.22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一个人话说得好就举荐提拔他,也不因一个人有缺点就否定废弃他好的言论。

【评析】17章到22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学记】不以言语举荐人才

王鹏翔

能言者,只是能说,并不代表他有徳行。俗话说“能言会道”,“巧言令色”,夫子也说“有言者不必有德”,所以无论他说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未必说明他就能到,还要看他是否言行合一,知行合一。《论语正义》里引用了《管子明法篇》说:“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言。”意思是说:“有智慧的君主选择贤人,遇到号称勇者的人,让他去参加战斗,以检验他的勇敢。号称智者的人,突然让他回答某些刁钻的问题,以考验他的反应能力。”,从这一点足以证明,有智慧的用人,或者举荐人,不只是听他的一面之词,还要观察和考验才能确定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贤人君子。

作为君子,求知心切,对于每一个人所说的话都会认真听取,生怕错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即使他是一个德养极差,声誉不好的人,也不会妨碍君子听取、采纳他的话语。这是常人所难以接受的事情,我们总喜欢以貌取人,也喜欢听成功人士的经验,对自己有意见的人、德行有缺憾的人所说的话甚至会不一顾。其实这是心不够虚、心不够诚的表现,君子反之。

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乐于学问的人,对于学问的渴望已经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虚心听取任何人的建言,采纳与否则取决于君子自身的智慧。如果一开始就因为对他有评判而轻视了他的建议,这样就很容易就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实在可惜。

【按语】君子不以言语而举荐人,是有智慧的表现。君子不以他的鄙陋的而摒弃他说的话,是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言语非全德

未必能详解

举用在知多

讷言非德学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有言不必有徳,故不以言举人。然亦不以其人之无德而废其言之善,因无德亦可有言。此章君子指在上位者,然亦可通之人人。

《论语正义》:包曰:“有言者不必有徳,故不可以举人也。”

王曰:“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正义曰:“礼文王世子云:‘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徳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揭。’‘扬’如‘扬于王廷’之扬。盖先扬之,而后考其徳事,乃进用之也。《书舜典》云:‘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管子明法云:“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言。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故以载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乱主则不然,听言而不试,故妄言者得用。”

《论语义疏》:李充云:“询于芻荛,不耻下问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观其言只知其表,观其行才能知其德,即便如此,但不能观其表就妄下定论,需要智慧分辩。“不以人举言”,高手在民间,善于倾听,是一种素养,处处受欢迎且受益。

芳草:孔门弟子宰予昼寝,夫子知道后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观其行”。君子之智慧,总能从某种行为上去反思自己,不会凭一面之词去肯定否定一个人。君子心宽广,以智处世,吾人的一面镜子也。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