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86
《论语·卫灵公篇》15.11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缺乏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学记】考虑问题要长远
王鹏翔
此章首先需要明白远近的意义,按照经文的意思,远近可以做两种解释。其一:指距离。如果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小利益,犹如坐井观天,眼界狭窄就会无法顾及到全局,有可能会连眼前的容身之所需都难以保全。其二:指时间。一个人如果缺乏使命和担当,得过且过,不久的将来恐怕会忧患重重,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夫子以此言告诫学者,当以君子儒,不作小人儒。必须承担起历史的重担,为千秋万世的礼乐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以自己眼前的私利而放弃整个文化事业的大利,个人的小利也是保不住的。
清末民初的学者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有这样的一句名言,他说:“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言与此章之义极为贴近。
人虽然所站立的土地不过一双脚那么大,其他地方好像和自己并无太大关系,但我们会因为自己立身之地以外的地方就不去理会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危险有可能随时到来。
【按语】 自古惟有修身立德才是立身处世的长久之法,一味的顾着自己苟且偷安,犹如温水煮青蛙,是自取灭亡。圣人苦口婆心,劝人学道,才是真正的救世之大法。
只顾己所安
熟料福以远
圣贤虑千年
明灯破幽暗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此章远近有两解:一以地言,人之所履,容足之外,皆若无用,而不可废。故虑不在千里之外,则患常在几席之下矣。一以时言,凡事不作久远之虑,则必有日近顷败之忧。
《论语正义》:王曰:“君子当思患而预防之。”
张栻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篇:“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忧成。先患虑患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又仲尼篇:“智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
《四书遇》:凡人虑不及远,以为可苟目前之安。殊不知所虑不远,处置不十全,只目前便不安了,遑问久远。
《论语集注》:苏氏曰:“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为无用之地,而不可废也。故虑不在千里之外,则患在几席之下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非常喜欢这句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突破自己,惟有修身立德,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虑就是高瞻远瞩。
颜姐:"虑不在千里之外,则患在几席之下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谋略者应有的格局和眼光: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芳草:夫子之使命,为千秋万代而虑。作为现代一个还算和平的国度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也是必须有的。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