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66 无需怨天尤人 只宜穷理尽性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66

《论语·宪问篇》14.37

【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

(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孔子叹息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上不怨恨于天,下不责备于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学记】无需怨天尤人  只宜穷理尽性

王鹏翔

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

孔子向来罕言天命,天命高广,若无透彻生命的体悟,恐怕难以说得明白。为了能对此章有清晰地了解,须得从事理两个方面逐句剖析,方能略知圣贤气象于一二。由此而知圣凡之别,以立圣贤之志,成就别样人生。

“不怨天,不尤人”。依理而论:圣人穷理尽性已知命,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成而行仁道,尽天命。其心坦荡,其行遑遑,虽不见复礼之使命告成,亦无愧于天地良知。天命即我性,我性即天命,又有何怨于天?圣人通达天命人性,故知闻道有先后,人有高低贵贱,人不知圣人,非其不愿知,实乃习近性远,又何必责备于人,此便是不尤人。

依事而论:圣人知天命,故能无怨于天,不责备于人,诸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等句。前者乃夫子好求于道,故能好学。后者知达而已知,所以能以天命为命。若人能从忠信而后好学,从此路努力躬行,亦能有所获。

“下学而上达”。下学,学于通人事,于下学中立道德,主忠信,尽人伦,知进退,自知人道本源自天而来,由此而上达。见大道,知天命。

“知我者其天乎”圣人自下学而上达于天道,由此而知天命,心与天同在,学以至此,惟天知之。

本章三句,由下学再至上达,由上达再知天命。上达、天命,非一步就能触及,须得由下学而起。下学才是上达的最关键处。夫子知子贡智慧高,所以先叹引其发问,欲使其继续精进,求于上达。

我等凡夫,才智有限,学力尚浅,怨天尤人自是常态,此圣凡之别。今见圣人言人不知其道,非人不能知,实乃人不愿知。若人肯放下私见,体悟圣人之言,如圣人之志,求君子之德,行忠信之道,由浅至深,自下而善,循序渐进,必能变化气质,行有所得。圣人乐学忘忧,天命之言又极平实而又极高深。所谓平实者,皆因人通本于天道,天人一贯,运转不息。所谓高深者,只因心性蒙蔽而不可得而闻之矣。今日读《论语》当诚心躬行,细细玩味,自有一番见解在眼前。

【按语】道在高处,也在低处,在你我的心里,在生活中,在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中。唯有一片赤诚,勤于学问者方可见得。

大道不离性

何须自高明

孝悌忠信行

所求在其中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受祖辈影响,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每写一篇详解论语的札记,已写492章,结集出版《论语通解》一书。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册,共计43万余字。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