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07 榜样的力量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07

《论语·子路 13.6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为政者自己的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跟随信从。如果自己品行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学记】榜样的力量

王鹏翔

此章经文,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的本意完全相同。想必夫子在平日教授弟子的时候,最为强调“正”作用和意义,所以记录的弟子将这一句话再次录入了《论语》后来的《大学》又对“正”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阐述和发明。由此可见,“正”对于为人为政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是为官、为父、为兄、为师,若自身不正,品行不端,又有谁心甘情愿地追随呢!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遥想当年,尧帝、舜帝,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志求道德,他们以自身的所言所行,书写着人类最至高的品德,这种以身示范的力量,使得下面的追随无不躬身实践,默默耕耘,君民一心,创造了中华最早的文明,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后世皆以尧舜为榜样。这一切,实在是由他们的伟大人格所铸造。

【按语】其身正与其身不正,截然不同,正时不用言教,身传即可,令人诚服信从。不正时,虽有意去促成一种上下相尊,秩序紧密的局面,只能是徒劳。譬如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孝悌忠信的君子,或者品学优良的贤才,自己却没有做出一个好榜样,就算能说出天花乱坠的道理,又有何用?再高深的理论,也是死的,只有亲身实践了才能把死的变活,才能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高标准。

身教重言教

薪火竞相耀

爱道志求道

所行后人效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此义盖孔子屡言之,故门弟子亦不惮烦而屡记之。

《论语恒解》:此章不仅为临民者言,为君长父兄师保皆然,正身之学,《大学》言之已详。

《论语正义》:汉书公孙弘传:“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观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繆称训:“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之闻也。同言而民信,信宰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迁而化,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

监铁论诏圣篇:“令者,教也,所以导人。”

《论语义疏》:范宁云:“上能正己以率物,则下不令而自从也。”又云:“上行理僻,而制下使正,犹立邪表责直影,犹东行求郢,而此终年不得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陈丽萍: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芳草:至刚至大唯正气,百邪不侵道长存。儒家文化得以千年不衰,其所授的正是一股正气,治国先齐家,齐家必修身,身正则一身坦荡,才为榜样的力量。

颜姐:榜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