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 305不务正业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05

《论语·子路 13.4

【原文】樊迟(1)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2)。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3)。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4)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樊迟,名,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

(2)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3)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4)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为政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为政者只要能做到这些,四方的百姓都会背着他们的小孩来投奔,何必要学种庄稼呢?

【评析】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治理天下。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教化民众、治国理政的知识分子,而并不是为了培养普通劳动者。

【学记】不务正业

王鹏翔

稼就是庄稼,种菜蔬的地方称为圃。

樊迟向夫子请教种庄稼的学问,夫子以“我不如老农”回复,言外之意就是:要种庄稼,就找老农去又问菜蔬怎么种,夫子以“我不如老菜农”回复,要种菜蔬,就去找老菜农去。

樊迟为何要向夫子请教种地的事情呢?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当时夫子周游列国,没能遇到贤主,因此有隐退之意。樊迟得知,于是故意以苗稼之事讽刺夫子。第二种:樊迟的确有学苗稼之意。第三种:当时政治灰暗,民众疾苦,樊迟想劝夫子教民众种地,以此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活状况。

这一章有个细节必须得注意,樊迟向夫子请教苗稼之事,未果,就退了出来,故事似乎就要结束了,可是还没有等樊迟走远,夫子就直接吐槽“樊迟真的是小人啊!”,奇怪!夫子为什么不当面对樊迟这样说呢?

不是夫子不想说,实在是樊须的根基有限,夫子曾说“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假设当时樊迟向夫子问种庄稼的事情,夫子让他找老农,这时候,樊须不再去请教种菜蔬的事情,而是来一句“何谓也?”结果会如何呢?值得畅想一番。

说樊须是小人,这是有原因的,夫子尝言“君子谋道不谋食。”樊迟作为孔子弟子,虽然不能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乐在道中,至少也要钻研为政之道吧!他却偏偏要去学种地,显得有些重就轻味道。有人借此事说孔子反对务农,这实在是一场误会,细想一下,孔子所办的这所学校,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学府,这里的学生竟然有人不好好提高自己的学问,以国家命运为担当,竟然想着去种地,樊须显得有点没作为了,夫子此番批评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夫子针对樊迟的这个问题又继续阐发了自己的想法

君子的重任应当是从政,不在务农,因为教人民务农无法解决当时国家的根本问题。作为君子,如果能讲好礼节,民众就不敢不尊敬。只要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不敢不服从。只要能诚恳守信,百姓就没有不敢讲真话。所以,作为君子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的学问道德,等待时机从政,四方的百姓都会背着他们的孩子来投奔。“焉用稼。”意思是:何必以教大家学种庄稼来解决政治混乱的、礼崩乐坏的问题呢?

夫子在此章经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正好与前面所说的第三种可能所对应。

【按语】孟子说:“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君子的使命在忧国忧民,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行。无法以正其身而服务于国家,无法解决国家和社会的根本问题。所以,不值得去浪费时间。应该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点上,放弃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君子以务本

为道终身行

品正人人敬

为政亦相从

名家集义

《论语正义》:马曰:“树五谷曰稼,树菜蔬曰圃。”

孔曰:“情,情实也。言民仕于上,各以实应。”

包曰:“礼义与信,足以成徳,何用学”稼以教民乎?负者以器曰襁。

孟子滕文公章:“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于此同也。

孝敬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徳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是上好礼。

荀子王霸篇:“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玉家国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是上好义,则民服也。

晋语箕郑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踰;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是无废功;信于事,则并从事有业。

礼运曰:“故天不爱道,第不爱其实,人不爱其情,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爱者隐何,人不隐其情,由于上能修礼体信。是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索隐曰:“强葆即襁褓,假借用之。”

《论语集注》:杨氏曰:“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与其问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须之学疑不及此,而不能问,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复。及其既出,则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论语义疏》:李充云:“用情,犹尽忠也。行礼不以求敬,而民自敬。好义不以服民,而民自服。施信不以洁心,而民自尽信。言民之从上,犹影之随形也。”

李充云:“余谓樊迟虽非入室之流,然亦从游侍侧,对物崇德辩惑之以,且圣教殷勤,唯学为先,故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又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而迟亲禀明诲,乃咨圃稼,何顽之固甚矣哉!纵使樊迟欲学营生,犹足知非圣师之谋矣。将恐三千之徒,虽同学圣门,而未能皆忘荣禄,道教之益,奢惰之患切,箪食不改其乐者,唯颜回堪之耳,迟之斯问,将闭有由,亦如宰我问丧之谓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