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98 需要对自己狠一点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98

《论语·颜渊篇 12.21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1)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2)、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3),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4),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1)舞雩:雩,音yú,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舞雩,鲁国求雨的坛,在曲阜市东。

(2)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3)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

(4)忿:忿怒,气愤。

【译文】樊迟陪着夫子在舞雩台下散步,对夫子说:“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如何改正自己的邪念?如何辨别迷惑?”孔子说:“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先努力做事,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时时处处都不放过自己的过失,而不轻易指责别人的过失,不就是去除邪念了吗?由于忍不住一时的气忿,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以至于牵连自己的父母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问题。他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这样,人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别迷惑了。

【学记】需要对自己狠一点

王鹏翔

舞雩是鲁国雩祭的地方,由雩坛、树木组成,在曲阜城外。孔子时常带着弟子们在此游览。

有一次,樊迟陪同夫子在舞雩游玩,向夫子请教崇德、修慝、辩惑。樊迟的好学让人钦佩,在外出游玩之际,依然在心中探求学问。夫子亦对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以“大哉问”而大加赞赏,说明樊迟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有深度,有价值,不是真学者,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夫子又极为详尽的对这三件事做了讲解;

所谓崇德,先事而后得,用自己的行动崇德;学者当在各项事务中躬身实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亦不计较自我得失,在不知不觉中,徳行渐渐增长,如此才是真正的崇尚德行,如此才是真得。如果只计较自己所付出的劳动,生怕吃一点点的亏,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私欲就会日渐增长,离德行养成越来越远,最后反而变成了损徳。

所谓修慝(tè),专治己过,莫论人非,是为修慝。夫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又好比曾子,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和总结,以修正自己的过失。人性的特点是懂了一堆的大道理,只从来不在自己身上用,却对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到头来伤害了朋友,与人之间的怨恨就无法消除了。真正善学的人,以修理自己为乐趣,真正的小人以修理他人为快乐。

所谓惑,以一己愤怒而失去理智,就是惑,惑就是糊涂,必当明辨之。若一气之下,忘失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分亲属远近,不论孰是孰非,任由自己的个性随意妄为被愤怒的情绪奴役或者大发雷霆,或者恶语相加,甚或因与人相争而伤己伤人,让父母至亲担忧,这不是糊涂是什么?反之,学者若要远离迷惑,当以修身养徳为根本,以克己,以守中庸,如此才能成为一个清明的人。

【按语】樊迟开口先问“崇德”,为何先不问“辩惑”。这是有讲究的,一个不想修德的人,便不会去在意修慝与辩惑,所以,一切提高自我修养的前提是得有一个主动提高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学习圣贤的必要。然而,想要提高自己的德,要靠自己去躬身实践。想要消除,亦为自己的事情,和其他人基本没有关系。学者每时每刻当反省自问,以闻己之过,心生喜悦为佳。遇到事情更需要冷静处理,有话好好说,有事慢慢讲,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时的愤怒,损失的是多年的修为,火烧功德林的事情千万不能干,干了就是糊涂。

修徳全靠己

克己明事理

处事合于义

德行日渐积

名家集义

《四书恒解》:夫惑之事无穷要,其端始于一念,理欲公私,不精其辨,则一毫之忿至于大败,名义而不知即忿之易,动者以见惑起,于私妄即一朝之忘,其身及亲,以见惑当辨之。

《四书遇》:一心去先事,则“徳”日起;专心去除恶,则“慝”日消;耐心去惩忿则“徳”日底于光明。

《论语正义》:包曰:“舞雩之处,有坛墠树木,故下可游焉。”

孔曰:“慝,恶也。修,治也。治恶为善。”

正义曰:“言‘舞雩之下’者,明时鲁雩祭,樊迟从夫子往游其下也。‘崇德、修慝、辩惑’者,此当是雩祷之辞。以徳、慝、惑为韻,如汤祷、桑林,以六事子责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篇:“君子以仁造人,义造我。”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外”也。

事,勤也。先勤求贤者,任之以政,乃能得民。

《论语集注》:为所当为而不记其功,则徳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

范氏曰:“先事后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徳不崇。惟不自省己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修。感物而易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忿所以辩惑也。”

《论语义疏》:范宁云:“物莫不避劳而处逸。今以劳事为先,得事为后,所以崇德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Doris:天生我材必有用,且行且修且珍惜!

虾米:先做人后做事

作者:在做事中历练人品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