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80 做人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80

《论语·颜渊篇 12.2

【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1),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2),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居家生活(另一解释为卿大夫统治的封地。”此处从前一种解释)。全句可理解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不怨天尤人,不心生怨恨,也不被他人怨恨。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动用百姓如同承办重大的祭祀活动,都要及其严肃认真。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岗位上、在家中,都没有任何怨恨。”仲弓说:“雍虽然迟钝,也要努力按照您的教导去

【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无所怨恨。只有做到了这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学记】做人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王鹏翔

仲弓就是冉雍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过的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

仲弓向夫子请教如何才能取得仁徳。孔子对他的回答先从治国理政说起,再到居家生活,要求做到诚敬、宽恕和无怨,方可成就仁德。

大宾,即重大的外交、会晤活动;大祭,即国家祭祀活动。与人交往,以敬为上,这个敬当如同参加大型的会晤活动一样庄重谦恭。动用民力就像举行祭祀那样诚心而谨慎,每一个细节都要考量周详,方可动用。

我们很难知晓他人的喜好,只好以自己作为参照,把自己当别人看,把别人当自己一样的去爱护。凡是自己不想接受的事情,想必也是他人不想要的,既然如此,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便是宽恕,祂与仁徳相应。

在邦、在家,说白了,就是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不要抱怨别人,这样就能做到内心恕人恕己,不生怨恨。

此章,先是诚敬,其次是宽恕,最后是无怨,共三种心状态,每一个都与仁心相关。如能真正做到,便是克己复礼而后归于仁徳的方法。夫子在给仲弓讲述如何获得仁徳的时候很形象,若要做到,虽难亦易,万事不易,最怕决心,所以仲弓尽管觉得自己愚钝,对于老师所教的求仁的方法要去努力去实践。这是仲弓的谦辞也是他的决心。

【按语】夫子如果当时直接说求取仁徳,需要有诚敬、宽恕、无怨之心,一般人恐怕很难理解,也很难在日常中去操作。当夫子说诚敬就要像见贵宾,参加大祭一样,马上有了直观的印象。宽恕就是把自己认为不好的,也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样的话,就能将宽恕确确实实的落实在生活中。无怨的范围则是涵盖了工作和生活。这便是圣人的智慧,将高深的思想变成了平实的生活守则,在平实中又与最高深的思想紧密联系,万变不离其宗。

诚敬如大宾

宽恕在己心

无怨于日用

如此当近仁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此两章重要在指示学者以求仁之工夫,克己复礼敬恕与无怨皆是。学者就此悉心体会,反躬实践,自识己心,则求仁得仁,自见仁之不可胜用矣。

《论语正义》:孔曰:“为仁之道,莫向乎敬。”

包曰:“在邦为诸侯,在家为卿大夫。”

韩诗外传:“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欲衣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哀之焉,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知此三者,圣王所以不降席恶匡天下。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四书遇》:方文伯曰:“‘不欲’“勿施”即是‘见宾’‘承祭’之心,不分存发;‘邦家无怨’即是‘不欲’‘勿施’之心,不分人己。”

《论语集注》: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施中礼,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

克己复礼,乾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颜、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敬恕之间而有得焉,亦将无己之可克矣。

《论语义疏》:范宁云:“大宾,君臣嘉会也。大祭,国祀也。仁者举动使民事如此也。传称:‘臼季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侧也。’”

王弼曰:“情发于发,志浅则言谏,思深则言訒也。”

江熙曰:“礼记云:‘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分者莫能致也。勉于仁者不亦难乎?夫易言仁者,不行之者也。行仁,然后知勉仁为难,故不敬轻言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夫子将高深的思想描绘成平实的生活守则,诸如行走坐卧,待人接物,等等,终是体现在一个“礼”字上。佛家言,礼敬诸佛,无缘大悲,不嗔恚,是为菩萨大行。

芳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用现代语说即为“换个角度思考”。自己喜欢别人的恭敬、故要恭敬别人;自己不喜欢别人的抱怨、故自己不应生怨恨。恭敬而不生怒气,则社会一片和谐,人人为人是为仁也!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