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74 因人而异的答案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74

《论语·先进篇 11.21

【原文】子路(1)问:“闻斯行诸(2)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3),故退之。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与下文的冉有公西华同为孔子弟子。

(2)冉有:名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

(3)公西华:名公西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

(4)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5)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做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做吗?你回答‘听到了就去做。赤对此有些疑惑,大胆地想来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学记】因人而异的答案

王鹏翔

子路和冉有在不同的时间,向夫子请教了同一个问题,即“听到了就要去做吗?”结果夫子却做出了不同的回应。恰巧这两次对话,全都让公西华见了,心里特别疑惑,他在想“为什么两个人问了相同的问题,而答复却不相同呢?”百思不得其解,这里用了“敢问”,说明公西华是鼓足了勇气才向老师提出了疑惑。

在夫子看来,冉求这个人做事不太干脆,兴许有些拖拉,总是慢半拍,鉴于此,夫子就对他说:“听到了就要去做”,以此来拉他一把,鞭策他做事不能拖延。早在前面就曾出现过冉求觉得自己“力不足”的言论,以力不足为借口,甚至想放弃对道的追求。

子路却大大不同,前面夫子曾告诫过子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遇事不要冲动,多征求父亲兄长的意见,也正好借着子路所问的这个问题,给他刹刹车,好让他放慢一点。

从夫子对公西华的回复可以窥见圣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

【按语】冉求需要推一把,子路需要拉一下,一推一拉之间,便是中道。圣人的教言,无论是在何时何地,皆以中庸之道为要。苦口婆心,用尽各种善诱之言,就是想把弟子们引到中庸的大道上去。

二子同一问

所答具不同

进退与推拉

教言皆中庸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闻斯行,谓闻义即当勇为。

《曲礼》:“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言父母生时,为子者自身之生命及钱财皆不得自专,其他自当商之父兄。

《论语讲要》:退则进之,进则退之,便是因材施教。

《论语正义》:包曰:“赈穷救乏之事。”

孔曰:“当白父兄,不得自专。”

郑曰:“言冉有性谦退,子路务在胜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

正义曰:观公西华之问,冉有亦当有父兄在,而夫子答之与答子路异,此赤所以惑也。夫闻义即当力行,君子善则归亲,苟有所为而合于义,称父母或兄之命焉可也。若必待禀命,而或为父兄所阻,不得行,是亦奚得为义?但子路有闻即行,其中有宜禀命父兄而迫不能待,不特失承顺之道,并其所行或因急遽而未合于义,此夫子所以抑之也。至冉有固自言说子之道,而以“力不足”自诿者,不患其不禀命,但虑其逡巡退宿,而为之不勇耳,夫子所以进之。二子之闻,非在一时,而公西华之窥圣人,有以得其异同,亦可谓善学者矣。

白虎通云:“朋友之道,亲存不的行者二;不得许友以其身,不得专通财之恩。”

《四书遇》:骏马收缰,驽马加策,总见圣人驾驭之法。

《论语集注》:张敬夫曰:“闻义固当勇为,然有父兄在,则有不可得而专者。若不禀命而行,则反伤于义矣。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则行所当为,不患其不能为矣!特患为之之意或过。而于所当禀命者有阙耳。若冉求之资禀失之弱,不患其不禀命也;患其于所当为者,逡巡畏缩,而为之不勇耳。圣人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孩子患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急躁者以缓作教,力不足以进鼓励,子之法不离中庸,有教有别施于人,赞叹孔圣人。

方娟:本章中的故事讲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显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善于知人论事。孔子对同样的问题,因不同的人来问,而给出不同的答案。子路为人刚强鲁莽,故孔子教他行事要考虑到父兄尚在,不要勇猛过了头;而冉求生性懦弱,遇事退缩,见义不一定上前勇为,故孔子鼓励他迈进。孔子结合学生的具体心性来施教,一进一退之间,学生终生受益。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