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69 有人责备你 说明还有救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69

《论语·先进篇 11.16

【原文】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公还要富有。这里的周公指周公旦次子世袭为周公而留于周之王朝者。

(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

(3)益:增加。

【译文】季氏比周公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聚敛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评析】鲁国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财物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搜刮积敛钱财,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大张旗鼓的去声讨冉求。

【学记】有人责备你 说明还有救

王鹏翔

周公即周天子身边的周公旦。周公为周王室的卿士,那个时候国泰民安,天下大治,他的待遇收入高是正常的,而他的继承人有一定的资产也就不足为奇。季氏作为诸侯国的卿士,却还要比周公还富有,这是极其不正常的。夫子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处在夫子时期,诸国纷乱复杂,百姓民不聊生,而季氏却拥有比周公更多的财富,可见他的财富必然不是靠正途所得。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孔门弟子的冉求竟然还要协助季氏继续搜刮民脂民膏

《左传》记载,在哀公十一年和十二年,季氏要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便派了冉求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夫子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可是冉求并没有听从老师的意见,依然按照季氏制定的田赋制度征税,这让夫子很气愤。《大学》云:“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这是儒家对臣子的道德要求,季氏作为诸侯国的臣子,却以聚敛百姓之财而成就一人之富,实在可恶。

于是夫子便说:“冉求这个人不是我的门徒,你们都可以大张起鼓声讨他”。冉子虽为四科贤人之一,但违背了儒家的政治主张,助季氏大肆敛财,这行为为孔子所不齿,所以叫弟子们声讨他而决不姑息,却没有对主谋季氏表达自己的意见。为什么要这样?此为春秋笔法,孔子只责备贤良的人,没有直接责备季氏是因为季氏不足以责备,即使责备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根本就不会听。所以当有人还愿意责备我们的时候,就说明我们还有救,等没有人责备的时候,危险早已悄降临。

【札记】夫子以责备冉求而责备季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夫子再次责备冉求,虽语辞果决,但仍然对他抱有希望,希望他能以天下百姓的安乐为己任,万不可助纣为虐。

鲁臣富比周

夫子责冉求

聚敛民之膏

太平亦难久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此乃周公旦次子世袭为周公而留于周之王朝者。今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于王朝之周公。

《论语讲要》:春秋笔法只责备贤者,孔子深责冉求,而不责季康子,是因为季康子不足以责备。

《论语正义》:孔曰:“周公,天子之宰,卿士。冉求为季氏宰,为之急赋税。”

郑曰:“小子,门人也,鸣鼓,声其罪以责之。”

郑注:“求,冉有名也。季氏富矣,而求聚民则以增之。”

《论语集注》: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

范氏曰:“冉有以政事之才,施于季氏,故为不善于至于如此。由其心术不明,不能反求诸身,而以仕为急故也。”

《论语义疏》:孔子言:冉求昔虽是我门徒,而我门徒皆尚仁义,今冉求遂为季氏急聚敛,则非复吾门徒也。

繆协云:“季氏不能纳谏,故求也莫得匡救。匡救不存,其义屈,故曰‘非无徒’也。致讥于求,所以深疾季氏。子然之问,明其义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Xiexia:能够不怕得罪你,而责备你的人,那都是生命中的贵人。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