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64 生死之事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64

《论语·先进篇 11.11

【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我想大胆的向老师请教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有明白活着的道理,怎么能懂得死呢?”

【评析】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

【学记】生死之事

王鹏翔

季路就是子路,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祭祀鬼神的事情,事奉即祭祀。夫子以不能事人,又怎能奉事于鬼神作答,毕竟人事和生活息息相关,有理可依,有据可凭。清人李玉秀在《弟子规》中有“事死者,如事生”为语,足以说明事人事与事鬼事相近,若人事不能通达,鬼事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夫子有言“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乃是孝义的延伸,人性的发挥,脱离人本思想,敬鬼神之事只能是鬼力乱神而已,不能成为务民的正道。

接着,子路心有不甘,以“敢问”二字为开语,问于夫子。敢问有恭敬,亦有试探的意思。为什么在编辑完颜渊死后紧接着出现了子路问夫子于鬼神、生死之事,有可能是记录者以颜回之死,再结合此章子路所问,以向后人呈现出儒家的生死观。

夫子以还没有明白生的道理,怎么能懂得死来回答子路所问。在夫子看来,死和生是相同的,生死皆由命,生时为人坦荡刚正,死后才能“了无牵挂”。生时鬼鬼祟祟,死后又怎么可能归于正途呢。

从夫子回答子路的问题来看,表面上,夫子似乎并没有告诉子路真正的答案,而是就此中断了子路对死之事的念头。实则不然,鬼神、生死之事非语言可言说的清楚,夫子以人事,生时之事作答,以让听者明了。生即死,死即生,若死后还有生命的另一种延续,那必然和生时的品行相关。生时行为如禽兽,死后不可能成为有徳操的鬼神,生时品行如君子,死后更不可能成为没有良知的禽兽。生命属性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死后的状态。所以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所谓知生、知死也。”

【札记】侍奉鬼神之事当从通达于人事开始,侍奉鬼神只不过是人性向厚德处延伸的途径而已。死后当如何,应当看生时的品行,佛家有言“人成即佛成”,三教之内,没有任何一个教门以脱离人性而舍近求远于玄妙,皆以孝悌忠信为向学之根本。故此,如果未能明了生时之事,死后之事即使有人全盘拖出,也未必有人能信,这完全是因为不明生时的结果。

事鬼先事人

知死皆在生

生死本一体

以生知古今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生人之事,人所易知,死后鬼神之事则难知。然孔子又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盖人所不知,尚可就其所知推以知之,故子贡闻以知二,颜子闻一知十。死生本属一体,蚩蚩而生,则必昧昧而死。生而茫然,则必死而惘然。生能俯仰无愧,死则浩然天壤。今日浩然天壤之鬼神,皆即往日俯仰无愧之生人。苟能知生人之理,推以及于死后之鬼神,则由于死生人鬼之一体,而可推见天人之一体矣。孔子之教,能近取譬。或谓鬼神及死后事难明,语之无益。又或谓孔子只论人生,不问鬼神事。似孔子有意不告子路之问,其实乃所以深告之,学固不可以躐等而求。

《论语讲要》:康有为《论语注》: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又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原始反终,通乎昼夜,言轮回也。死于此者,复生于彼。人死为鬼,复生为人,皆轮回为之。若能知生所自来,即知死所归去。若能尽人事,即能尽鬼事。孔子发轮回游变之理至精,语至元妙超脱。或言孔子不言死后者,大愚也。盖万千轮回,无时可免。以为人故只尽人事,既身超度,自证自悟,而后可从事魂灵。知生者能知生所自来,即已闻道不死,故朝闻道不死,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之道,无不有死生鬼神,《易》理至详。而后人以佛言即避去,必大割孔地而后止。千古大愚,无有如此,今附正之。

《论语正义》:陈曰:“鬼神及死事难明,语之无益,故不答。”

正义曰:“‘事人’,若子事父、臣事君是也。‘焉能事鬼’,言‘鬼’则神可知,或以‘事鬼’下脱‘神’字,非也。《赵氏佑温故録》:‘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之所为事鬼神者,尝然不至,则子路之问,不为不切。夫先王之事鬼神,莫非由事人而推之,故生则尽养,死则尽享。惟圣人为能饗帝,惟孝子为能享亲。’云‘事鬼也,莫非教天下之事人也’,吾未见孝友不敦于父兄,而爱敬能达乎宗庙者也’,则尽乎事鬼神之义矣。进而问死,欲知处死之道也。人有所当死,有所不当死,死非季路所难,莫难乎其知之明,处之当,然而死非可预期之事,故为反其所自生。君子之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归于得正而斃,其不敢以父母之身行殆,不敢以匹夫之谅为名者,皆惟其知生。敬吾生,故重吾死也。否则生无以立命,死适为大愚而已,则尽乎知死之义矣。子尝言之矣:‘务民之义’,即所以事人;‘敬鬼神而远之’,即所以事鬼也。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所谓‘能事人’、‘能事鬼’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所以教知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所以教知死也。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所谓知生、知死也。”

《论语集注》: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程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论语义疏》:周孔之教,唯说现在,不明过去未来。而子路此问事鬼神,政言鬼神在幽冥之中,其法云何也。此是问过去也。人事易,汝尚未能,则何敢问幽冥之中乎?

顾欢曰:“夫从生可以善死,尽人可以应神,虽幽显路殊,而诚恒一。苟未能此,问之无益,何处问彼耶?”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