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226 第五卷 善行(65 - 67)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226

第五卷 善行(65 - 67

秦敬修◎编著  秦治◎整理

善行65

原文王文正公自发解南省廷试皆为首冠(1),或戏之曰:状元试三场(2)一生吃着不尽。公正色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3)

【注解】

(1)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咸平中考取乡试、省试、殿试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仕至宰相,谥文正。

(2)状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王曾乡试、会试、殿试皆为第一。

(3)志不在温饱:则在安天下矣。

【译文】王文正公从乡试、会试、殿试皆是头名,有人笑着说:“三场考试都是头名状元,一生吃不完穿不尽。”公正色庄严地说:“曾平素的志愿,不在吃饱穿暖上。”

【评述】《论语》曰:“士志于道而恥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公之志在行道济时,在安天下,使天下之人皆享温饱之乐,不在自己吃饱穿暖,所以为君子。只图自己温饱,则终于小人之归,而不得为君子矣,学者当深思。

善行66

原文范文正公(1),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2),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尝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3),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有所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此(4),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注解】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平定西夏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祐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2)不一动其心:不慕富贵,不厌贫贱,毁之不怒,誉之不喜,处乐不淫,处约不戚,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自信:一守其正,自己相信自己。

(4)当如此:应当这样做。谓事上、待人、做事,一切以忠信为主,不趋利,亦不避害,惟义是从,不存私心。有所为必尽其方,而不预测成败利钝;尽人事以听天命,正所谓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译文】范文正公小时候就有大节操,他对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曾不一次一事动过心,而慨然立志于安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曾自诵说:“士当先天下人的忧而忧,后天下人的乐而乐。”他奉事上司和与人交往,一切以忠信为主,不趋利避害,惟义是从。他有所作为,务必千方百计尽其处理方略。常说:“我应做的事,就应当(不避利害,精审谋划,尽其处理方略做好)这样做。至于成功与否,或有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意外情况,就是聖贤也不能确保,吾怎可苟且期望必成哉!”

【评述】孟子说:“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朱子注说:“法者,天理之当然者也。君子行之,而吉凶祸福有所不计,盖虽未至于自然,而已非有所为而为矣。董子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此意也。”范公之言,正合此义。

善行67

原文司马温公尝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注解】司马温公:司马光,字君实。宋朝宰相,著《资治通鉴》等书。

【译文】司马温公曾说:“我没有过于人的德业,只是我平生所做的事,未曾有不可对人说出的。”

【评述】诚实不欺,正是温公大过于人的,事无不可对人言,意诚之效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其生平所为,能无不可对人言者乎?观其见君子则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必非不知善之所当为与恶之所当去,因为不能胜其利欲之私,故自欺其心而陷于小人之类不能自拔,凡欲为君子而耻为小人者,当学温公慎独以至于意诚不自欺,就差不多了。

自或问第五伦至此,凡十四章,实心术之要

作者简介:秦敬修(1910.7~2004.1),甘肃崇信人。青年时代游学并任教于关中各大书院,其间专修《周易》四年,被关中学者誉为道统后劲,同门巨擘。后行医济民,为一方名医。子女孙辈多人得其真传,其家族被甘肃省卫生厅授予首批“甘肃中医世家”荣誉称号。终身研究儒学与医学,著《周易卦解》《新编中医儿科学》等著作。已出版三部均被首都图书馆、多数省市和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