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90 这才是真君子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90

《论语·泰伯篇 8.6

【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评析】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有担当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学记】这才是真君子

王鹏翔

前面所讲的君子有两种特性,其一是在位者,有一定权位的人,譬如诸侯,或者一个地方的长官。其二是以修身进徳为首要的人,并在徳行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常人。这一章阐述的则是这两个特性的综和。首先是有一定的地位,其次是在其位,完全发挥了君子的品德,这是君子对国家、社会贡献的最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胸怀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托”就是托付,委托的意思。“六尺之孤”就是指十五岁以下的孤儿,即幼主,常言说的七尺男儿,就是指已经成年的人。

汉武帝晚年,因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八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托付霍光辅佐。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有很多的案例。通常是在老皇帝即将去世,而幼主尚小的情况下,才会找一个自己认为有徳有才的人为辅助大臣,以帮助幼主管理朝事。这几乎成为了一种传统,但真正能完成托孤之命,全身而退的人并不多。而托孤又必然会寄命。百里者,在古代相当于一个诸侯国。命就是黎民百姓,不但要管理好政治,还要为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谋福祉,让他们能过上安静,祥和,幸福的生活。如此才能让政权稳固,才能对将来成为君主的幼主有所交待。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旦遇上他国入侵,或者动乱之类的事情,甚至是面对权力的诱惑也不动摇当初护主的初心,遇到大的变故不会夺其志向,这便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这样的人才是君子。正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尽心竭力辅佐幼主,其徳让人赞叹,其才令人羡慕。如此便是真正的君子所为,曾子不禁感叹道“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如此才是君子的作为啊!

【按语】

一、君子强调内在的品德修养,但当君子参与到社会管理时,其气节更是内在素养的一种展示,如果没有临大节不可夺其志的气节,托孤和寄命就无法成立。新的时代,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但相似的事情却天天都在发生,领导委托办理一些事情,采购一些设备,能不能经受住各个方面的诱惑而圆满的完成任务呢?奉命去管理一个部门,一个地方,能不能让群众满意亦是一种寄命。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情感,关系等还是没有改变过,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了而已。学习《论语》当举一反三,不能死读书,更不能生搬硬套,他本来就一种心法,需要思考,实践才能将书中道理变活。

 二、君子者,不可夺其志,其志不夺,故能讬孤而寄命。此徳之用也,惟徳为节方能成其才,徳不立其才难用。

托孤寄命信为依

临节不夺何所惧

才生八斗终成器

为国为民徳相据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十五岁以下。托孤,谓受前君命辅幼主。

此是摄政国。百里,大国也。

大节,国家安危,个人死生之大关节处。夺,强之放弃义。受人之托,守人之寄,一心以之,不可摇夺也。

心尽力竭,继之以死,而终于君亡,国破。此乃时命,非不徳,亦非无才,宁得不谓之君子?故知上句不可寄,在其志,而君子所重,亦更在其徳。盖才有穷时,惟徳可以完整无缺。此非重徳而尊事功,实因徳行在我,事功不尽在我。品评人物,不当以不尽在彼者归罪于彼。

《论语讲要》:寄也是托的意思。封建时代,诸侯受封的国土,约为一百方里。命是国家政令。托孤必然同时寄命,即将国家大事一并拜托此人帮助幼君治理。

这里所称的“君子”,乃具有优越的办事能力于高尚的品德。

《论语正义》:大节,安国家,定社稷。夺者,不可倾夺。

鲁语:“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注:“命,令也。”“摄”,犹兼也,代也。言君幼,凡政令皆臣摄治之也。或谓“百里之命,谓民命也。”

礼中庸注引孝经说:“命,人所禀受度也。”六尺之孤谓幼君,百里之命谓民命,犹秦誓言“子孙黎明”也。

“大节”犹大事,故注以国家,社稷言之。明此“大节”所关在宗社安危存亡也。能安国家社稷,则不得以利移,威武屈,故知不可倾夺。倾者,覆也,谓覆而取之也。

吕氏春秋忠廉篇言:“忠臣之事君,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四书遇》:事之不成,以臣头为殉,直一鼠首耳,何益于国家社稷?“不可夺”,有措天下于磐石之安,屹然不动手段。

杨复所曰:“不可夺”方是可以托,可以寄,初无才节两层。

《论语集注》: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矣。与,疑辞。也,决辞。设为问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程子曰:“节操如是,可谓君子矣。”

《论语义疏》:命者,谓国之教令也。幼君既未能行政,故寄冢宰摄之也。

讬是长憑于阿衡者也。教命待君子年长而还,君子裁断,是有反也。

国有大难,臣能死之,是临大节不可夺也。

繆协曰:“夫能讬六尺于其臣,寄顾命于其下,而我无贰心,彼无二节,授任而不失人,受任而不可夺,故必同乎君子之道;审契而要终者也。非君子之人与君子者,孰能要其终而均其致乎?

《论语点睛》:卓吾云:“不但想他人前日而已,自家今日亦要下手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位高权重的人有着坦荡荡的胸怀,心感任道重远,先国后家,先君后己,故能称为君子!向学之人应从小事节做起,凡事以信用为基本,被人任用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诚信一点点积累,方能活出生命的真谛!共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