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55 最先进的教育思想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55

《论语·述而篇 7.8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1),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ǔ,角落。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被采用

【学记】最先进的教育思想

王鹏翔

衔接上一章的意思,此章依然在说教育的事情。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教育时机,受教者在什么样的状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夫子做了很详细的阐述。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贯穿了两千五百多年,至今仍然被教育界奉为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且被深入研究与大力推广运用。

“愤”字是求通的意思。求通达的心很强烈,说明在求通达之前,已经有求学敏思的过程和磨砺,但对于一些问题还不能通达,思来想去也无法跃过。遇到类似的学生,夫子通常用启发的方式以让学生自己达到通达,如果未能到达此状态,则无法启发。

“悱”就是在心里完全明白这个道理的含义,却不能通过文字或者口述准确地表达出来,淤积在心里,不知如何叙述。夫子在这个时机就用引导的方式,以让心里的淤塞理论变得顺畅,有条理。

“隅”者,即墙角。譬如房子有四个角,老师只要举出其中一角,学生就能知道其余的三个角是什么样子,这只是一个假设,其中的要义是说明此人已经具备了举一反三的智慧,也只有具备如此智慧的人,才能悉心的给予教授。

正如现在的论文答辩,只有论文通过了才能接受下一个课程的学习。夫子不以论文为学生升学的条件,而是以徳智为题,这更符合人性的发展,学生在自觉中去求知,待到瓜熟蒂落之时,只需要一点助力,便自然思路开扩,思想的生命被彻底激活。而这个过程完全是自觉的努力。很多人误以为古人的教育是填鸭式的,在这一章来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反而是在倒退。

【按语】愤悱现于形,夫子明眼识人,于愤悱之间启开通达,妙哉!人若无愤悱之心,则无开启之良能。师若不识愤悱之人,则无教诲之道矣。师者诲人不倦,启迪善诱之徳者。

愤愤求其通

悱悱言不能

夫子明其神

一言能破蒙

名家集义

钱穆曰:“ 虽有时雨,大者大生,小者小生。然不沃不毛之地则不生,非圣人之不轻施教。”

李炳楠曰:“此为圣人教学方法。愤时学者懑(men)心求之而未悟,孔子乃为启示之。悱是学者研究有得而未能说明,孔子乃为发明之,使其豁然贯通。若学者不愤不悱,孔子则不为启发,以其无助于学者也。举一隅以俟三反者,乃教学者比类而推知其余也。”

郑玄曰:“孔子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美,则不复重教之。”

《荀子大略篇》云:“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以其本知其未,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异理而相守也。”

郑注:“弟子初问,则告之以事义,不思其三隅相況(kuang)以友解而筮者,此勤师而功寡,学者之灾也。渎筮则不复告,欲令思而得之,亦所以利义而十事也。”

张岱曰:“夫子惓惓教人,只要人自得,随根付与,所谓吾口里说来不中女用者,是也。如画人物;画面必不能画背,画侧影必不能画全影,欲画全完,世无此人物矣。”

程子曰:愤悱诚意见于色辞者也。待其诚至而后先知。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复告尔。”又曰:“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