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36
《论语·雍也篇》6.17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1)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1)罔:诬罔不直的人。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评析】“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学记】正与直
王鹏翔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追求,如何生存下去,如何生存得有意义,乃是有志于圣贤之道的学者的人生目标。太史公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语之中给“生”付予了最高的意义。如果仅仅为了生存,就不需要再去谈“直”和“罔”的问题。于此章,只为追求圣贤之道者而言之。建立在生存的价值上,再来谈论“直”的问题,才有意义。
在儒家看来,“直”必须与“正”相合,脱离了“正”而谈“直”是粗野的,只有正直相合才有直的可能,与”正”脱离的”直”已经落在了曲的行为上。《大学》云:“心正而后意诚。”故此,只有正直才是人生价值的先觉条件,人若不能正直,离仁道已经很远,则属于罔的范畴。
所谓“罔”者,与直相反。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这样的生存趋向虽然有幸免于困顿和拮据,但已经失去了道者所追求的生命意义。于此亦能窥探社会与人生的生存关系。如果社会环境由大部分的正直者所组成,则罔为之人亦能幸免于命运的困厄,若社会由罔者占大多数,正直者就不一定能够全身而退。然而,无论如何,夫子提倡的是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的生命趋向。
【按语】生者人之所求也,为仁者求生于道。直出于正,正近于道,故能成其生而近于天。为生而求生者,以罔求之,此虽幸免,全在于命也!
生为天之性
于直近仁本
罔中求生存
圣人以直行
名家集义
钱穆曰:“人群之生存,有直道。罔者,诬罔不直义。于此人生大群中,亦有不直之人而得生存,此乃由于他人之有直道,乃幸而获免。正如不仁之人而得生存,以赖人群之有仁德。”
李炳楠曰:“直者正直,人之生存于人世,必须正直,直是生存之道。罔者曲也,曲人亦能生存,如祝鮀之佞。然如苏秦之辈皆不得善终。亦有能全始全终者,幸而免也。”
马融曰:“言人所以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晋语:“徳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
《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不贰者,诚也,即直也。天地以至诚生物,故系辞传言“乾之大生,静专动直”
程子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
李充曰:“人生之道,唯人身直乎?”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小雨点:在儒家看来,“直”与“正”相合,脱离了“正”而谈“直”是粗野的,只有正直相合才有直的可能,与”正”脱离的”直”已经落在了曲的行为上。——很清晰地讲明了“正”与“直”的转换关系。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