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24 颜回的不违仁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24

《论语·雍也篇6.5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回啊!他的心不违背于仁,可以长达三月之久,乃至更长的时间。其他人的心,就像这日月变化一样,虽然也不违仁,但不能那样恒久。”

【评述】这里“三月”中的“三”并非实指,而是指“多”的意思。三月不违仁,是说长时间不违背仁德。孔子强调,只有长期不违背仁德、乃至终身坚守仁德的人,才能算做仁人。而他自以为在他的诸多弟子中,能符合这一标准的仅颜回一个,由此可见仁人的标准有多高!因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而要一辈子做好事,那就非常困难了,仅有仁者可达矣。

【学记】颜回的不违仁

王鹏翔

在孔门众多的弟子中,唯有颜回被夫子以仁相许。此章便是见证。

“其心三月不违仁”,仁以心而言,即仁徳。颜回在内心可以保持仁徳不失离,时间长达三个月,这里的“三”并非特指三个月,也可能是更长一段时间。其心能得仁,所以其言行亦与常人有所区别。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其余者,即指其他人,对于其他的学生,夫子只说“如日月至焉而已矣。”至即不违,日月交替,光交错,仁徳之心亦是如此,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对于学人而言,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像颜回那样,三月乃至如圣人般从不违仁。然而对于“日月至焉”稍纵即逝的仁徳功夫,已有所区别,甚至对于“仁”的理解也可能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认识上。究竟什么是仁?仁的境地又是怎样的一种生命的状态,也许只有真正达到之后才能知道。

当下的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能在内心深处哪怕获得一丝的宁静,而不被烦恼,痛苦所侵袭,晚上睡觉不失眠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所以时下的各种心理学异常火热,人们企图借助各种各样的方法以解决各种苦不堪言的情绪问题。似乎顺心的事情越来越少,烦恼的事情越来越多。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并不多,物质上的极度丰富,精神上的极度贫乏,导致身心分离。 想想住在难民区里的颜回,简单的食物,勉强可以充饥,就连喝水的器皿都没有,直接用瓢饮,物质贫穷的颜回,在精神上却是无比的富有。为什么颜回能做到,而我们却不能

人不一定非得去过苦日子,或者富日子就能化解精神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终点在哪里?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明确和彻底的认识,其他的一切都只能是徒劳。当一个人以完善自我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时,一切负面的情绪,一切负面的人和事,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也只有如此,快乐和光明才能在体内渐渐复苏,生命才会绽放光彩。快乐绝非他人所能赋与,圆满的人格就不会做精神的乞丐!一切靠自己,世上哪有什么救世主,唯一能拯救自己灵魂的是自己,越是想要得到的多,越是烦恼滋生,越是暗无天日。

时至今日,重读此章经文字,依然能被颜回的静默、安详所感动。感动于贫困中所孕育的璀璨思想,感动于人性那最温暖的光亮。

通过此章可以看出“仁”在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外在行为上的和善、有礼、文章,并不是儒家的重点,只有内外高度的合一,以仁为本才是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由此来看,学孔子,学圣人,当在心地上用功,先从须臾之间,再到“日月至焉”,乃至于念念为道,志心不改,必然会有所获。

【按语】:《中庸》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庄子曰:“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道之所处,必于平凡,仁近于道,道不远仁,起于细微,念念不离,圣人谓颜回“不违仁”,未言至仁,此恐有隐情,不可明言。“日月至焉而已矣”者,或初见于仁也者,然不恒久,学人当不可小视。夫子先谓颜回“不违仁”此仁之恒久者也又言,其余则“日月至焉”虽有仁,未能长久持续,然以见仁。此或为达仁道之次第,学人均不可小视之耳。

恒久不失仁

处贫亦极乐

如日月风云

自在随处行

名家集义

钱穆曰:“违言其由此他去,至言其由彼来至。如人在屋,间有出时,是违。如屋外人,间一来入,是至。不违,是居仁也。至焉,是欲仁也。颜渊已能以仁为安宅,余人则欲仁而屡至。

孟子曰:“仁,人心也。”然有此心,未心即成此徳,其要在能好学。浅譬之,心犹薪,仁犹火。薪无有不燃,然亦有湿燥之分。颜子之心,犹燥薪。学者试反就己之心,于其宾主出入违至之间,仔细体会,日循月勉,庶乎进徳之几有不能自己之乐矣。

东坡云:“夫子默而察之,阅三曰之久,而造次颠沛无一出于仁,知其终身弗畔也。”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颜子不违仁,即是心不离道,道不离心。”

刘宝楠曰:“颜子体仁,未得位行道,其仁无所施于人,然其心则能不违,故夫子许之。一曰皆至仁,非谓日一至也。积日成月,故曰“日月至。”余人暂有至仁时,唯回移时不变。”

包述云:“颜子不违仁,岂但一时?将以助群子之志,故不绝其階耳。”

皇侃云:“仁是行盛,非体仁则不能,不能者心必违之,能不违者,唯颜回耳。既不违则应终身,而止举三月者,三月一时,为天气以变,一变尚能行之,则他时能可知也。亦欲引汲,故不言多时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