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76
《论语·里仁第四》4·10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注释】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的人和事,没有特别亲近的,也没有特别疏远的,只是按照义去做,要说真有亲近的,恐怕也只有“道义”了吧。”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学记】带着情感去评判事物就好吗
王鹏翔
对于“适”和“莫”两个字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有解释为无可、无不可者、有解释为“亲”和“疏”的,也有解释为“主宰”和“疏远”的。但无论作何解释,只说明了一个意思,即:带着情感去评判和看待事物。
在生活中,对于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倾注的情感就多一点。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在处理问题上也会受到感情的左右。譬如这个学生我比较喜欢,受到的惩罚会比其他人轻一点。相反,如果这个学生看着不太顺眼,受到的惩罚就要重一点。处理事情多有偏颇就失去了公平。
人人都喜欢公平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出现,但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在亲疏、喜好上做抉择。这种处世的态度在小事上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是关乎他人和大众的事情呢?
“君子”始终站在道义的立场看待一切的风云变幻,并作出公正的选择。所以不会因为喜好、亲疏作为评判事物的条件。而是以“道义”、“合理”作为处事的标准。
宋仁宗时期的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故事流传甚广。他在担任庐州知州时,由于庐州是他的家乡。包公的亲朋故旧多以为可得其庇护,于是干了不少仗势欺人,扰乱官府的不法之事。包拯决心大义灭亲,以示警戒。时恰有一从舅犯法,包拯不以近亲为忌,在公堂上将其依法责挞一顿,自此以后,亲旧皆屏息收敛,再不敢胡作非为。
包公在开封府时,东京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素以难以治理著称,而包拯“立朝刚毅”,凡以私人关系请托者,一概拒绝,因而将东京治理得“令行禁止”。也正因他执法严峻,不徇私情,“威名震动都下”,在他以天章阁待制职任知谏院时,弹劾权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感悟】:自私和贪婪会让一个人丧失智慧。以道义处事,才会拥有光明的道路。
【注释】:君子之行必以道义为要,凡是皆以公正处求义理。故不为亲而亲,不为疏而疏,惟以义而亲之、行之。
君子行以义
公平焉可替
好者无所忌
疏者必有欺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若从适莫比三字之第一解,则指事为允。若第二解,则指人为允。
前两章言道,即仁之道。此章又特言义,仁偏在宅心,义偏在应务,仁似近内,义似近外。
《论语讲要》:君子对于天下人,无专主宰,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即不问亲疏,但以道义是亲,亦即以义处世准绳。
清儒俞曲园,在他的《春在堂随笔》里,引二字即是“亲疏”的意义。意为君子对于天下人,无亲无疏,惟义之所在,与相亲比而已。
佛教《华严经》及《无量寿经》,皆有“无所适莫”之文。适,主也。莫,定也。谓无偏主亲,无偏定疏。
《论语正义》:言“天下”者,谓天下之人与事也。后汉书刘梁传梁著和同论云:“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闇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白虎同谏诤篇:“君所以不为臣隐何?以为君之于臣,无适无莫,义之与比,赏一善而众臣勤,谓一恶而众臣惧。”
至刑疏又云:“言君子于天下之人,无问富贵穷薄,但有义者,则与之为亲。”
《论语集注》: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乎猖狂自恣乎?圣人之学,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然则君子之心,果有所倚乎?”
《论语点睛》:“义之与比”,正所谓时措之宜,却须从格物慎独来。若欲比义便成“适”、“莫”,义来比我方见无适无莫。比义则为义所用,义比则能用义。《坛经》“悟时转法华”并参。
《论语义疏》: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唯仁义是亲也。言君子之于天下,无适无莫,无所贪慕也,唯义之所在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青青河边草:一个人若带着个人的情感和好恶去为人处事,那么就一定会犯原则性的错误!为官不是好官,为人也不是正人。而若能象孔夫子教导的为人处事一切以道义为准则,以公正求义理,不为亲而亲,不为疏而疏,那便为受世人欢迎的人!
止语:君子立志于道,自以道义为准则为人处事,与人之交淡如水,没有功利不含杂质,虽然平淡,但内心是真诚亲近的,处事公正,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