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 《论语》学记02 我们的乐在何处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02

《论语·学而篇1.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解】

⑴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⑵曰:说。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⑶时习:时常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将“时习”解释为“时常地复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⑷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⑸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

⑹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⑺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⑻乐:音lè,古音luò。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⑼人不知: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⑽愠:(yùn)生气,发怒。

⑾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学记】我们的乐在何处

王鹏翔

《论语》中所有的篇章都是以前两个字作为标题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孔子去世后,其门人及弟子在整理《论语》时一定按照次第和纲领做了篇幅上的安排,否则为什么会把学而放在第一篇呢?总觉得《论语》前半部分是比较难学,难懂,意味也特别的深刻,理解起来需要多费一些时间和周折。

这里把“学“”字放在开篇第一章的第一个,说明了为学之道的重要性,世上凡是一切学问,技术,都是由学开始。古德们通常把“学”字解释为"觉"字,修正模仿,先觉觉后觉的意思,先觉就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圣贤,也可以说是明白事理的人。后觉则是自觉的向圣贤学习的人。学完以后就要在生活中反复的应用实践,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里的“时”尤其的加重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告诉我们,学习是随处可见不分形式的,但同时又是有限的,因为时间稍纵即逝,难得的机会不是天天有,只为好学者独开其门,时时学习,处处实践,故称“时习”,如此坚持,自身一定会有收获,必定会有许多的感悟,内心的喜悦自然显现。然而,喜悦的精神状态又很难比喻,如果非要说的清楚,应该把“心安理得”作为“喜悦”的近意会准确一些。

人们常说“人心向善”,当下的很多人对于善恶的界定是非常含糊的,并且是不太在意的,前几天有朋友说“善恶不过如此,看到身边很多事情并不一定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对此,人们有很多的不同意见,抛开宗教的善恶观不谈,如果真要一个人无端端的去做恶人,恐怕也是没有哪一个人愿意去干的,为什么?因为不能“心安理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心安与否却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如果将此“心安”扩充和培养,变可获得喜悦,直至“克己复礼”的人生境地。

从这里的“乐”字,还有很多其他的启发,就学习而言,应该以乐为贵,若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到痛苦,是没有办法再继续坚持下去的,而培养乐趣是学习的重要助力。有些人刚开始学习,就想一下子让自己脱胎换骨成圣成贤。乃至于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到最后搞的身心疲惫,不堪重负,了了收场。毛泽东根据颜真卿的诗曾经做过这样的一副对联,他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所以学习要有一个恒久的计划,如细雨润物,慢慢的在生活中体会,培养。如此日积月累,效果自然不同,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人性有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分享,不管什么人,都有一种善于分享的情怀,只是因为胸怀眼界的不同,而决定分享对象的区别。在修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分享和互动,这对提升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精神层面的体味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学习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朋友“志同道合”是也!大家可以交流,可以切磋,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喜不自胜。若能遇到,怎么能不高兴不珍惜的呢?假若没有遇到,也不要气馁。不要埋怨,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也没有关系,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旁观者迷,当局者清的过程。实在找不到能懂自己的朋友而心生孤独,也没有关系,试着和自己相处吧!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一本名叫《写作禅》的书,里面介绍了一种写作的方法,听说能治疗抑郁症。此书说到;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坐下来,一张纸,一支笔,把自己的念头不加任何修饰的写出来,不需要修改,不需要写成文章,也不要有任何的目的,如此。每天坚持下去,感受和自己独处的自在,“慎独”不光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也好照顾好自己的心,心管好了不烦恼!

原创:王鹏翔   编审发布:秦荣光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300余篇。

精选留言

陈丽萍:有一天,听到一句话“吾心安处,爱自成书。”不断地去琢磨,不断在内心默念,渐渐地对心安有了一点点更深的理解。以前总以为“心安理得”就是不做伤天害理的事。现在才发现只要我们做着心安的事,内心必有爱不断涌出,自然就不会伤天害理。承诺了的事情只有做到了才心安;应该遵守的规则只有做到了才心安;每一个念头都是善念、每一个言行都是善行,心自然就会安好平和。所以,当我们能不乱丢垃圾,不随口吐痰,当我们能面带微笑,开心自在地生活,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安。当我们有能力承担付出,不断地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我们的心就会不断涌出喜悦的清泉,滋养着自己,温暖着别人。

止语: 以经典为师,学以致用,言行合一,襟怀坦白,无私无畏,即能心安理得。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