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68 人生就是一场利益和德行的较量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68

《论语·里仁第四4·2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学记】人生就是一场利益和德行的较量

王鹏翔

一个失去仁心的人,必然不能长期处于贫困,生活的困顿会让他失去向善的力量,从而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物欲。越去满足物欲,越会麻木不仁。人性向恶的一面从此开始展现,不是说追求物质就是错误的,但将人生的全部意义倾注于物质的追求,最后就变成了穷得只剩下钱的人生了。同样,一个失去了仁心的人,长期处于富乐的物质世界里,会变得飘飘然而失去重心,从此骄奢淫逸,飞扬跋扈,将自己的人生腐败到底,以至于走向毁灭。孔子在他的言谈中,极少阐述“仁”的状态,这里也没有谈及“仁”到底是什么?但凡是因为贫困和富乐而迷失自我的人,肯定是没有“仁心”可言的。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受物质的影响,无论贫困或者富有,终将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对人格养成的塑造和开发。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为了求个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于天地而已,如此久而久之,恐怕就可以做到夫子所说的“仁”了吧!

夫子这里谈到关于“仁”的问题时有点像中医问诊。一个人到底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健康,恐怕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但吃得香,睡得好,基本就表明身体是相对于比较健康的。相反的话则一定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仁”是精神范畴的一种生命状态。如果非要用语言去表达,即使说得出来,听者也未必能理解。这就像我们的身体,得慢慢去养,慢慢去体验和实践。

传说姜子牙有一个考验人才的方法,其中有两条,与此章非常接近。内容是这样的:“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告之以难,以观其勇。”意思就是给一个人委以财务方面的重任,看他会不会贪污,会不会堕落,以考察他的廉洁。或者给他委派一项重大的任务,并告诉他其中的困苦艰难,以考察他的智慧和勇气。其实以上两点,无论是廉洁和勇气,最终归结还是为了体现出人品的重要。

【感悟】:做人离不开物质,但只是为了物质而放弃人性的维护,似乎少了很多的色彩。做人就是一场利益和德行的较量,选择权就在自己的手里。

【注释】:不仁者,历困顿贫乏,不择手段以谋其利。历富贵安乐,无所畏惧以堕其志。愈麻木不仁,离人之根本愈远。反之,仁者不受困厄、富乐之约缚以成其志。故仁者以心安理得为立身做人之根本,此谓明智者之所择所利也。

立定仁心作根本

任尔富乐与困贫

小人求利远其仁

君子忧道不忧困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约,穷困义。

知仁之可安,即知仁知为利。此处利字乃欲有之之义。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心不在意。外境有约有乐,然使己心不能择仁而处,则约与乐皆不可安。

仁者,处己处群,人生一切可久可大之道之所本。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

故无论外境之约与乐,苟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履,自热安适也。

《论语讲要》:不仁之人,不可以久处贫困。久困则为非。不可以长处富乐,长富乐则骄奢淫逸。仁者安仁,仁者天赋仁厚,为仁无所希求。只为心安理得,否则其心不安。是为安仁,知者利仁,智者知行仁为有利于己而行之也。交友必须知其仁与不仁,不仁者无论贫富皆不可交。

《论语恒解》:盖安仁利仁者,非故薄视贫贱,富贵只缘己身中实有,是天理自快自足,无论约乐,自觉与之相忘。子欲学者孜孜求仁也。

《论语正义》:包注:“惟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王曰:“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不仁之人贫富不可久处,故先王制民便有恒产,既富必教之也。“安仁”者,心安于仁也。“利仁”者,知仁为利而行之也。二者中,有所守,则可久处约,长处乐。

易文言传:“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论语集解》: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受,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谢氏曰:“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也。知者谓之有所则可,谓之有所得则未可。有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乱,未能无意也。安仁则一,利人则二。”

《论语点睛》:见有心外之“约”“乐”,便不可其身矣!安仁则约乐皆安,利仁则约乐皆利,何等快活受用。

《论语义疏》:夫君子处贫愈久,德行无变,若不仁之人久居约,则必斯滥为盗,故不可久处也。

 君子富贵愈久,愈好礼不倦,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必为骄溢也。

 若禀性自仁者,则能安仁也。何以验之,假今行仁获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利仁者,其见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则己行之;若于我有损,则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黎靜:考验人才的方法: 1.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2.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止语:智者就是聪明人,仁者就是仁厚的人,智者求真,仁者求善,他们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共同点在于他们有无尽的精神力量,足以让他们不为外境所转,心永远是充实富足的。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