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65 孔子论乐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65

《论语·八佾3·25

【原文】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也。

【注释】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评析】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学记】孔子论乐

王鹏翔

《韶》乐是尧舜时期所作的乐曲,《武》乐是周武王时期所作的乐曲。孔子在整理礼乐时,对这两首曲子作了比较和评论。夫子对于乐曲是非常精通的,他曾经向师襄学习过古琴,孔子通过反复的练习,对赞美周文王的《文王操》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由旋律、技巧、用意、再到想象其中的人物相貌,以至于文王当时的心境,他都可以感受的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没有极高的心性修养,是很难做到的。

那么,这一章,大部分古人的注解认为孔子之所以说《韶》乐尽美尽善,是因为尧舜有至高的修养德行,并且从来没有发动过战争。但孔子认为周时期的《武》乐尽管很美,但不能像《韶》乐那样尽善。原因在于周王曾经发动过对殷商的战争,所以他的《武》乐里有杀伐的情节在里面。

但是明代蕅益大师在《论语点睛》里引用了觉浪禅师的说法,觉浪禅师认为,这只是孔子单纯对两首曲子的评论,无关作曲者的个人行为。《韶》乐完美地表达了舜的美德与善良。而《武》只是表达了武王的美德,但没有将武王的善良表达出来。觉浪禅师的这个说法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如果说孔子认为武王有杀伐,就不完美,那么夫子在推崇尧舜的时候就不会一并推崇周礼了。既然乐曲未有尽善,那么礼的方面就更不会尽善了。

当时,武王伐纣,完全是为了推翻一个压迫而残暴的王朝,救民于水火。不仅仅只是为了夺取政权而发动战争,武王时代不像尧舜时代,尧是以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德行选用接班人。殷纣王不能与尧帝作同日而论,武王也无法让纣王在不受武力攻击的情况下就可以自动退位的。由此可见,这首曲子只是孔子单独就乐曲而论,并未就创作者的行为进行评论。

【感悟】:美好的乐曲需要热爱他的人去演奏,深邃的思想需要学习和思考!

【注释】:韶乐者,尽舜之善美。武乐者尽武王之美,未能尽武王之善也。古之学者多以为夫子谓《武》乐之未尽善者,乃武王有伐纣之武事,故《武》乐亦有杀伐,未尽善也。然武王之杀伐,乃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非谓王权之争斗也,故其武乃善。夫子憾其《武》乐未尽武王之善也。

韶乐演舜徳

尽美亦尽善

武乐赞

尽美未尽善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韶,又作磬,作招,舜代乐名。尽美:如乐之音调,舞之阵容之类。尽善:指其声容之蕴于内者。武:周武王乐名,古说帝王治国功成,必作乐以歌舞当时之盛况。舜以文德受尧之禅,武王以兵力革商之命。故孔子谓舜乐尽美又尽善,武乐虽美,未尽善。盖以兵力得天下,终非理之最善者。

《论语讲要》:尽,是完全之意,武王的乐亦善,但未到完善之境而已。

作乐崇德,是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必与事实相符。舜的天下受禅于尧,其乐和平,所以尽美尽善。武王之有天下,由于伐纣而得,其乐演奏起来,犹有杀伐之声。因此,他的音乐不如舜的音乐那样调和。故云未尽善。

《论语正义》:郑此注云:韶,舜乐也。美舜子以徳禅于尧,有尽善,谓太平也。武周武王了。美武王以此定功天下,未尽善,谓未致太平也。

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也,故武。武者,伐也。是故舜作韶,而禹作夏,汤作頀(hu),而文王作武。四乐殊名,则各顺其民始乐于己也。”

《论语集注》: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徳,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徳,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汤放桀,惟有惭徳,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尔。”

《论语点睛》:觉浪禅师曰:“此评乐非评人也。盖《韶》乐,能尽舜帝之美,又能尽舜帝之善;《武》乐,能尽武王之美,未能尽武王之善。舜武都是圣人,其有未尽善者?

《论语义疏》:天下之民乐,舜揖让绍继尧徳,故舜有天下而制了名韶也。

天下之民乐武王干戈,故乐名武也。天下乐武,武王从民伐纣,是会合当时之心,故“尽美也”而从臣伐者,于事理不善,故云“未善尽善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夫子借评音乐在表明自己的治国立场,夫子始终崇尚礼义治国。中国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见《论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也是孔子一生的心血。世人治国往往与之相背离的,其实人心的转变才是最好的治国方针。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