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50 孔子也有看不下去的事情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50

《论语·八佾10

【原文】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  

【注释】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评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学记】孔子也有看不下去的事情

王鹏翔

禘,是祭祀的大礼,在两种情况下举行,一是天子驾崩,要将其神位迎奉在太庙,这个时候要将始祖以来的所有祖先一并进行祭祀,称为禘礼,为突发情况。二是常规祭祀,每一年按照四时举行,春季叫祠礼,夏季叫灼礼,秋季叫嘗礼,冬季叫蒸礼。每五年在太庙举行一次叫禘礼。以上的祭祀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因为鲁国的祖先周公旦对周朝有功勋,成王和康王为表示对周公的怀念和褒奖,特赐鲁国可以举行禘礼。

灌,是禘礼的一种仪轨,在酒里加入相应的郁金汁,举行天子驾崩禘礼时,将酒献在尸体的前面,然后再灌于地上。若是正常的禘礼,要将酒献于神位前,排列神位,请求祖先神降在此,称为“既灌。”

孔子参加五年一次的禘礼,进入既灌的部分,在神位排列尊卑上下时,夫子看到闵公与僖公的神位明显的摆放错了。史料记载,闵公是庄公的嫡子,僖公是庄公的庶子,僖公比闵公的年龄大一些,闵公在庄公去世后继承王位闵逝世后,僖公继位,闵公为君主时僖公是臣子。按礼来说,僖公的神位不应该摆在闵公的前面。但由于僖公的儿子文公是君主,他听信别人的谄媚之言,作出了这样违礼的事情。所以孔子看到这里,就感叹说:“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的“吾不欲观之矣。”还是因为礼的问题。夫子在当时只有学养和德行,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加之国君软弱,喜欢听信谗言。即使夫子劝谏,恐怕也是无济于事。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只有感叹了。这种感叹是鲁国的悲哀,更是当时时代的悲哀。

站在夫子的立场,设身处地的思考一番,若是我,又该如何?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如孔子类似的问题。明知不可为,而又不甘心的事情。在这样的境地里,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许只有这句“吾不欲观之矣”才能化解心中的那份不忍。

【注释】:禘礼,天子之大祭。一曰旧天子之丧礼,新天子奉其神于太庙,先祭自始祖以来之宗祖,是为禘礼。二曰时祭,每五年一次,行于太庙,祭祀祖先,是为禘礼。灌,酌鬱(yu)鬯灌,序尊卑,列昭穆。因鲁国祖先周公旦于周有功勋,故受成康二王恩赐,鲁可行禘礼。

时行既灌,君主列僖公之位于闵公之位前,是为僭礼,何以故?虽闵幼而僖长,然闵公为君主时,僖公为臣,闵公薨,僖公继位,僖公薨,文公继位。今文公听信谗言,故有此僭礼。闵公与僖公者,君臣之有别也。若君主如此轻礼而重权谋,实乃国之不幸者也。故夫子曰“吾不欲观之矣。”

谛礼为大祭

鲁受周恩赐

故而可行之

既灌列尊卑

僖公僭闵位

故曰不欲观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禘:周制,旧天子之丧,新天子奉其神主入庙,必先大祭于太庙,上自始祖,下及历代之祖皆和祭,谓之禘。又称吉禘。禘者,谛也。又每五年一禘祭,为常祭中之大者,亦在太庙,为合祭。与群庙各别之即不同,亦与郊天之祭不同。诸侯惟不当郊天,然亦有禘祭。

鲁文公是,跻升其父僖公于闵公之前。僖公虽为闵公之庶兄,然承闵公之君位,今升于闵公前,是谓逆祀,《春秋》讥之。曾加改正,然其事出于阳虎,此后殆仍是僖跻闵前。灌,借作裸字,又作盥(guan)洗,乃酌鬯(chang)初献之各。孔子不赞成鲁之逆祀。故于禘祭不欲观。自灌以往即不欲观。

非谓古礼必当考,特由此可以窥见孔子当时论礼之大意,此亦有古今通义存焉,固不当以自己时代之主观,而对历史往事尽作一笔抹杀之轻视。

《论语讲要》:禘,是天子祭祀宗庙的大祭。鲁国因其始祖周公旦有功勋于天下,周成王特赐以天子礼乐祭周公,所以鲁国周公庙得有禘礼。

禘祭之初,酌以郁金草汁所和的鬯酒,献尸,尸受酒后,将酒灌地,以求神于太祖庙。

《论语正义》:孔曰:“禘袷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群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庙。灌者,酌鬱(yu)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而鲁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矣。”

《论语集注》:鲁之君臣,当此之时,诚意未散,犹有可观,自此以后,则寖以懈怠而无足观矣。盖鲁祭非礼,孔子本不欲观,至此而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发此叹也。

谢氏曰:“夫子尝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又曰:‘发观周道,幽厉伤之,君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周公其哀矣!’考之杞宋已知彼,考之当今又如此,孔子所以深叹也。”

《论语点睛》:方外史曰:“禅自白椎而往者,吾不欲闻之矣;教自击鼓而往者,吾不欲听之矣;律子发心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论语义疏》:周礼四时祭名:春曰祠,夏曰灼,秋曰嘗,冬曰蒸。又四时之外,五年之中,别作二大祭,一名禘,一名袷。谓为禘者,谓审谛昭穆也。灌者,献也,酌鬱鬯酒献尸,灌地以求神也。禘礼必以毁庙之主陈,在太祖庙,未毁庙之主亦升于太祖庙,序禘昭穆,而后共合食堂上。未陈列主之前,王于祝入太祖庙室中,以酒献尸,尸以祭灌于禘以求神。

孔安国:“禘、袷之礼,为序昭穆也。”列诸主在太祖庙堂。太祖之主在西壁东向,太祖之子谓昭,在太祖之东向南,太祖之孙为穆,对太祖之子向北,以次东陈,在北者曰昭,在南曰穆,所谓父昭子穆也。昭者,明也,尊父,故曰明也。穆,敬也,子宜敬于父也。

僖公,闵公俱是庄公之子,僖庶子而年长,闵嫡而年幼,庄公薨而立闵公为君,则僖公为臣事闵。闵薨而僖立为君。僖后虽为君,而昔是经闵臣,至僖薨,列主应在闵下,而鲁之宋人夏父弗忌佞僖公之子文公云:“吾闻新鬼大,故鬼小”故升僖公于闵上,而逆祀乱昭穆,故孔子不欲观之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青青河边草:读毕此文,深深感受到孔子的看不下去,实为忧虑于当时的世道,决不赞成鲁之逆祀。非谓古礼必当考,更不当以自己时代之主观而对历史往事尽作一笔抹杀之轻视!所以夫子无奈。

陈丽萍(中国人寿):知礼、懂礼、行礼,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

止语:孔子的言教,世间人的背离,理想与现实的冲击,肯定时时出现看不下去的事,何况是颠倒乾坤的事,看不下去,实为悲愤无奈之意。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