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9 为万世做证明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9

《论语·八佾9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2)徵:证明。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译文】 孔子说:“关于夏朝的礼,我能说的明白,但夏朝的后代,杞国现在的行为却不足以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的明白,但殷朝的后代,宋国现在的作为却不足以证明。之所以不能证明,是因为如今这两个国家既不重视文教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才亦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评析】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学记】为万世做证明

杞国是夏朝灭亡以后,其后代分封的国家。殷商灭亡以后,周将其后代分封为宋国。夫子对于夏朝至周朝以来的礼乐研究的颇为深刻,但通过其后代来看,却无法印证。或许这就是一种文化的退化吧。

首先,透过夫子的这段言论,孔子的治学精神值得后世学习,有学,有取,有证。“有学”就是把认为对天下有用的,无论多么久远,是否真实,都要认真的进行学习。“有取”就通过学习,反复实践。将感悟到的应用于日常中。所谓“有证”,就是要获得其真实性,只有这样,才是名正言顺的。对于缺乏考证的资料,不轻易使用,以示严谨。

其次,可以反应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夫子的这段话似有所指。因为当时周朝的诸侯国大多不服从周朝,各怀鬼胎,有些诸侯国,也有如季氏家族违礼犯上者。宋国和杞国也不例外。孔子以宋杞二国已失礼,不足考证来映射当时鲁国的弊政。为政者,即不推行文教,也不举荐贤良,使用人才,才导致如此衰败。

殷商灭亡之后,作为政治的延续者,应该继承前者的优良传统,以继承大统为己任,为万世华夏做证明,礼乐方能流传千古。夫子“以礼喻事”,足以说明他继承古礼,引领时代的伟大人格。

【感悟】:其一:言谈要有所依据,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多加思考。即是心中很明白,也要有所考证,不可妄谈。因为无法印证,对于看到的问题要以此为鉴。

其二:礼乐兴衰,家国天下,弹指一挥间,然后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若不尊礼,以正己化人,后人又如何能证明我们是华夏之后呢?

夫子承前启后,将殷商之礼烂熟于心,然杞宋二国为前政之后,以失先代之礼,如此则自毁其身命也,何谓也?杞宋若非殷商之后,亦有史为证。若是,则其行,不足证也。如此是为不知来者,故曰自毁身命者是也!夫子此为鲁君说,亦对违礼者说。以行为征,是为真证也!

殷商虽以亡

亦有礼传扬

宋杞祖徳忘

所行证不详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杞,周之封国,乃夏代之后。征,征成证明义。宋,亦周之封国,乃殷代之后。文指典籍,献指贤人。

此章孔子自言学夏、殷二代之礼,能心知其意,言其所以然,惜乎杞宋两国之典籍贤人皆嫌不足,无以证成我说。

从变得通,从通知变。此乃孔子所独有的一套历史文化哲学,固非无据而来。然虽心知其意,而欲语之人人,便皆能明其意,信其说,则不能不有憾于文献之不足。即在自然科学中亦时有不能据获证明之发现。

《论语讲要》:夏朝的礼,孔子能说。但须取得证明,然而,为夏朝后代的杞国,不足以为证。

殷朝的礼,孔子能说,然而,为殷朝后代的宋国,不足以为证。夏殷之礼,孔子能言,必然能知。虽然能知能言,尚须寻求文献,以为征言。足见孔子言必有所据。

《论语恒解》:吾人立法,惟戚时中法积久而必救,惟圣人能折衷之,夏商忠质,周去其太甚,文其不及,适得乎中,因封忠质而言,故曰文非过中之文也,春秋时,太务于文,全无忠厚之意,子故言此,盖欲以忠质之意救其浮薄。

《论语正义》:郑曰:“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子贡所谓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皆谓献也。《中庸》云:“‘子曰:我学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礼运》云:“孔子曰:‘我欲观夏道,足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夫子学而代礼乐,欲斟酌损益,以为世制,而文献不足,虽能言之,究先征验。

《论语集注》: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

《论语义疏》:夏桀失国,殷封其后于杞。当周末而其君昏暗,故孔子言夏家之礼吾能言之,但杞君昏愚,不足与共成其先代之礼。孔子云殷汤之礼。言杞、宋二君无文章贤才,故我不足与成之也。若文章贤才足,则君岂不与成之乎?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读起本章,想想夫子又像一个文化警察。一步一推断,一丝一毫马虎不的,没有一套完整清晰的前因后果,承前启后,丝毫不敢断证。夫子真乃万世之师!

止语:妄语是佛教戒律之一,可见危害之大。言之有据,才能言之有理。圣人尚且如此严谨,何况凡夫,千万不能信口雌黄,否则害人害己。

青青河边草:夫子不愧为光耀华夏的大文人!后人学习传颂的学者榜样!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