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33 贪图安逸者不足为士 (《论语·宪问》14.3)

来源:大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33

《论语·宪问篇》14.3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1),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1)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

【译文】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学记】贪图安逸不足为士

王鹏翔

此章,是夫子判断士者的又一标准,以指导我们能够在日用当下做一个合格的士人。

什么人能称之为士,通过此章可以窥见一斑,亦对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首先需要理解经文中的两个字,“怀”者,怀思,留恋。“居”者,家居,安逸。贪图安逸享乐,追求物质的享受,不求思想的超脱,不志于道的追求,便不能称之为士,夫子的这一论述将当时的士大夫与求仁徳的士者进行了区分。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信仰和追求,图享乐并没有错,但是,若是一个想要成为士人,就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要在乎物质利益,不追求自身的安逸,夫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可见士的心中充满着对仁道向往,并以贪图安逸的生活为耻,就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风中清雅飘香。在能割舍时不拖泥带水,在能断绝处毫不犹豫,能处身于富贵而不迷失自我,随时都可以与安逸的生活脱离,心里永远怀一颗道心,放弃俗人的“怀居”而追求“君子怀德”者便是士。

为方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引用一段与“士”有关的历史典故;

《左传》记载,在僖公二十三,晋国公子重耳避难至齐国,齐桓公厚待了他,不但给他家财,还把同族的一个叫齐姜少女嫁给了他,当时陪嫁的婚车就有二十辆之多。从此,重耳在齐国居住了下来,并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晋惠公十二年(前639年),齐桓公去世,齐孝公即位,齐国发内乱,加之诸侯来犯,齐国内忧外患。重耳此时在齐国已经住了五年,他爱恋齐国的妻子,并没有想要离开齐国的意思。

有一天,追随重耳逃至齐国避难的两位臣子在商量如何离齐之事,齐姜的侍女无意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齐姜。齐姜竟把此侍女杀死,并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管其他的事干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齐国。”齐姜便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意思是:您现在如此享受安逸的生活,实在是败坏了公子的名誉。但是重耳依然不从,最后,齐姜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此处齐姜对重耳所说的“怀与安,实败名”与此章之“怀”,有相同之意,而迷途中的重耳便是那怀居之人,若不是齐姜相助,就不会有后来的春秋霸主晋文公了。

【按语】追求的事物决定了人生的品质,或者为了名利,或者为了富贵。儒家的教育就是要将人从名利富贵中救拔出来,成为一个真正有独立精神,独立追求,思想高尚的人,要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并不在儒家,也不孔子,而在于自己是否向往这种生活,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真正的追求。

富贵不贪图

名利终将枯

惟徳存身后

士人留千古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居谓居室乡。士当励志修行以为世用,专怀居室居乡之安,斯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正义》:士当志道,不求安,而怀其居,非士也。

正义曰:士初仁义,大人之事备,不得但怀居,惟耽乐之是从也。

吴氏英经句说:“士初生时,设弧于门左,为将有事于四方也。膂力方刚,经营四方,士之志也。若系恋所居,乃偷安而无意人世者,故孔子警之。”

《四书遇》:耿楚侗曰:“俗情浓艳处淡得下,俗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劳扰处闲得下,俗情牵绊处斩得下,斯为学问真得力处。”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求道。对安逸的生活执而不迷,随遇而安。

芳草:孔子赋与士有特殊的含义和使命,必要有仁义存心,清高的气节与志求道而不恋衣食享乐,故孔门弟子得夫子循循善诱,纵如子贡般富有,尚能有“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的大志向。

颜姐夫子意指,读书人应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http://www.plwch.com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