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寻访-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人物寻访

赤子之情--记农民艺术家、书画老先生赵先明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0-09


朱国勇

2016年10月下旬,“赵先明先生书法作品展暨《崆峒山楹联集萃》首发式”在市总工会职工文化博览中心隆重举行。这次活动是由平凉市楹联家协会筹备主办的,受王继儒主席的委托,我代表市楹联家协会作了讲话,这是我与赵先明先生的第一次交集。在讲话中我创作了两副对联,表达了对赵先生书法作品展暨《崆峒山楹联集萃》首发式的祝贺和对赵先明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的赞赏:

痴心不改,平仄对偶间感悟人生真谛;

衷情无悔,笔墨纸砚中攀登艺术高峰。

楹联集成崆峒千秋文化事;

书法写就平凉万般艺术功。

当2021年春节前与赵先生再次相见时,他已是七十八岁高龄了,尊敬之情更切,赞赏之意犹重。岁月对人的自然机体的侵蚀不可逆转,但对人的精神意志的磨砺更有成效。赵先生虽然听力有所减退,体力有所不济,然而,精神更加矍铄,眼光更加明亮,心念更加执着。他不仅参加了辛丑年新春市楹联协会组织的“牛年春联送万家”活动,还为我的老家平头沟村书写了几十副春联。

之后,赵先生专程送来他的诗歌作品集《心声》初稿,让我作序,我非常珍重,不敢亵慢。我深深感到,这几十页诗稿沉甸甸的分量。它的价值如果用一般的思想价值或艺术价值来衡量,无疑是有差距的。但是,如果从作者特殊的生活条件、人生阅历来看,它确实是意义深远的。

赵先生出生书香门第,他的祖父赵荷亭是清末民初的秀才,当时在自家窑洞里开办了私塾学堂,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的父母和姐姐都有文化,叔父赵思学能写会画,在当年负有盛名。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家人熏陶、指教,他从小深爱字画,五岁起开始习练书法。家中藏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王羲之的字帖,他能一一临摹;学画时可以参照蒋南翔的兰草和《芥子园画谱》。出外若看到有好的字画,随时写之、画之、临摹之、收藏之。因此,他上小学时已小有名气,上高中时班上办黑板报、壁报非他莫属,当民请教师时,单位写标语、会标也成为他的专利。

然而,文革中,因他的一封信被“四人帮”极左路线之流抓住把柄,一棒子打入深渊,受尽屈辱批斗。他曾经有一度痛苦消沉、意欲轻生,关键时刻,是鲁迅的一句名言“笔舌尚存,仍需战斗”警醒了他,是书法的无限魅力拯救了他。他鼓起勇气,坚强生活,苦练书法,如痴如魔。

为了生存,经朋友介绍,他去甘肃省歌舞团当临时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自告奋勇承办了歌舞团的黑板报,赢得了一致的高度称赞。从此,省歌舞团的黑板报、标语就成了他的专属。之后,他因这一特殊才能被调到省京剧团东风剧院专门从事广告宣传工作。在这一阶段,他始终牢记先祖的遗训“人字只两笔,做人需一生,想要写好字,先要做好人”,坚持做到心正、人正、字正。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当时东风剧院的电影广告,成为兰州一道文化风景。以后,他又到兰州古玩字画城专门从事书法创作,把书法作品写进了省公安厅、教育学院、兰州军区、行政学院、雁滩乡政府等许多单位,火车站酒店、狗不理包子馆、牛魔王火锅店等许多店面招牌都留下了他的墨迹。

落叶归根,老年的他回到家乡平凉。他不甘寂寞,与高立新、朱彦孝、杨效银、杨永清、陈轩、马继勇、张宽屏、王金库、张宪平、陈瑄等一批同学、朋友,在原省广电厅厅长杨德儒、杨重润及广大书画爱好者鼎力支持下,组建了甘肃诗书画联谊会平凉活动中心。他们定期开展活动,进社区为居民书写对联,为地震灾区捐赠书画,书写迎奥运长卷,为知名书画家举办书画展,到崇信、华亭、静宁、镇远、西峰、甘谷、天水等地举办书画交流、书画讲座,有力推动了本地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时过境迁,错失机遇,最终,他没有获得应有的退休待遇。岁月沧桑,人生沉浮,赵先生在晚年仍旧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四十里铺上甲村,仍旧摆脱不了他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不过,这些都不能阻碍他成为一个颇具声望的农民“艺术家”。他在故乡为亲友、乡亲做了许多撰文、题字的文化事,是深受大家尊敬的“乡贤”“文人”“老先生”。

我曾向赵先生问起他有什么人生感悟?他说了三点:第一,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我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但却一直挺胸向前,其原因就是我始终相信正必胜邪,真理永在;相信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压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第二,人要有超凡的毅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你看准目标,持之以恒,必达目的。当我把《心声》送到我的老同学手中时,不论他们是教授、局长,还是书记、处长,都连声称赞说,同学之中只有先明有毅力、有韧劲,方能出成果。第三,人要有一技之长。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如果我不会写字,能在省歌舞团、省京剧团、东风剧院搞宣传工作十多年吗?黒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所以我劝青少年一定要多学点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的人生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诗歌作品集《心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心声》中的作品从写作时间来看,最早有1964年写的,一部分是1976年以后写的,大部分是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的作品,时代特征鲜明,时代烙印深刻。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应当是“敬仰领袖”,主要表达了对毛主席、周总理、华国锋、习近平这几位革命领袖的赞颂;第二部分应当是“人生感怀”,主要抒发了作者经历的重要人、事、物的感受和情怀;第三部分应当是“岁月足迹”,记述记录了作者几个非凡的人生片段:第四部分应当是“生命丰碑”,表达了的先逝之人的纪念。

应当说,《心声》的思想内涵比较简朴,语言表达比较直白。然而,这些并不能掩盖它刊印、阅读、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真实,真实到不可替代、不可或缺。

   它是一个时代翻天覆地变迁发展的真实印记。他写上中学时“两人同盖一床被”的艰难岁月,写在修建崆峒水库之时的赛诗会,写“华主席力除四害挽狂澜”等等,都是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时刻、历史场面。

它一位老人饱经苍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淡言俗语凑做句,聊表村夫赤心肠。没有丽辞与华语,但闻铿锵心声响。”表达“村夫”之心,抒发“赤子”之情,是《心声》的鲜明特色。

它是一位共和国公民家国情怀的真实表达。《心声》中,有对革命领袖由衷的敬仰,有对亲人朋友真诚的关爱,有对社会生活的坚定信念。“欣逢盛世好社会,欢乐幸福逾百岁!”作者的心胸和大爱是博大宽广的。

它是一位艺术爱好者执着追求的真实结晶。赵先生长期习练书法,在平凉和外地都有一定的声望。诗歌是他的另一个艺术爱好和追求,《心声》是他五十多年来耕耘不辍、孜孜不倦的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赵先生自费印刷《心声》,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对革命领袖的赞颂、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对亲情友情的依恋等等美好情感、美好愿望,真实、赤诚、执着、无悔地表达出来、展现出来,真正让人感动、让人起敬。用赵先生自己的话说:“我自费印刷《心声》一书,首先是为了歌颂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丰功伟绩,表达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朴素的忠诚情感,同时,通过记录我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亲朋好友的关爱之情,坚定生活信念,激励晚年斗志。”

让我们衷心祝福赵先生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