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寻访-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人物寻访

潜心学艺勤为径 攀登高峰不停步——记我市中学一级教师郭豁然先生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0-09


杜满仓


十多年前,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首都北京,一位来自崆峒山下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能够先后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万名孝星”,北京市老龄委授予的 “第二届北京市健康老人”的光荣称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就是我市信息化学校退休的教师郭豁然先生。

郭豁然先生1937年出生于我市草峰镇余寨村。他一生从教,勤载桃李,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郭豁然先生在职期间,以满腔的热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建设人才,做出了优异成绩,深得广大群众的尊敬和喜爱。

他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1998年退休以后,完全可以过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的悠闲日子,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继续潜心钻研他热爱的艺术事业,以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他在《优雅的老去》一文中说的那样:“我希望老去的自己,在发挥余热时,还能得到接纳和尊敬。不会因为高龄而受人指指点点。当然,如果我还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我将感到莫大的欣慰。”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真正做到了。

郭豁然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豁达直爽的性情中人,又是一个能拉会唱、能写善画的多面手。巴西作家妮巴捏斯说:“人们的才能在于使生活快乐,在于用灿烂的色彩,使他生活的环境明亮起来。”郭豁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想随着退休把这些长处“打包束阁”,而希望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他退下来后,很快为自己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即背着乐器,每周往返多次,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起了“老干部合唱团”,雄伟嘹亮的歌声,使许多老同志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2003年9月小女儿要生孩子,他不得不到北京照顾呱呱坠地的小外孙。虽然他远赴北京,但播下的种子仍在生根发芽。

一个外地人要融入北京社会,除了少数人的偏见不说,单就熟悉环境,熟悉周围人群,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郭豁然凭着他那热情似火的性格做到了。他在和社区群众广泛接触中,看到北京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的文化气息,到处歌声嘹亮,遍地舞姿翩跹,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热火朝天。于是他走访串联,相约共同爱好者,2004年在居住的社区组建了“交大嘉园社区艺术团”,并担任音乐指导老师兼任手风琴伴奏。几年来,这个艺术团,足迹踏遍了海淀北下关街道各社区,还远赴郊区慰问“希望小学”、“残疾人敬老院”。每次慰问演出,听着孩子们欢乐的歌声,看着残疾老人露出的笑容,他都感到是一次心灵上的最大满足。2009年9月《海淀报》记者在该报发表的《交大嘉园有一个“老年艺术之家”》的报道中写道:“艺术团的音乐指导老师郭豁然集众多才艺于一身,他不但擅长唱歌,酷爱书法,还精通各种乐器,以极高的热情辅导大家唱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和尊重。”几年来,他的热情,他的奉献,得到了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可。2008年,他被社区推荐参加了“北京市职工文明拉拉队”,经过多次培训和排练,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出入水立方、鸟巢、国家体育馆等奥运场所,为奥运健儿喝彩加油,为北京市民树立了良好榜样。

艺术无止尽,活动无禁区,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郭豁然真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他不满于现有的成就,希望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余热。北京市海淀区海文合唱团是由全国青年指挥家明子琪组建的,北京市优秀合唱团之一,活动地址在中关村腹地海淀文化大厦文化馆内。这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合唱团,它对成员的要求非常高。2007年经过严格的考试,郭豁然考入了这个合唱团,并担任男高声部长。2008年8月,由世界著名指挥家阿什肯纳齐先生指挥的“欧盟青年交响乐团”来华演出,经过四次严格考试,最终选中了海文团担任合唱。作为合唱团团员,郭豁然第一次走进了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当《马勒第二交响乐“复活”》的优美旋律在这座神圣殿堂绕梁飘荡时,当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响起时,作为一名年过古稀且来自大西北的老人,他感到无上的骄傲和自豪。

这次演出为他们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各种邀请接踵而至。2008年4月在海淀剧院参加了央视《同一首歌》奥运之声大型演唱会;同年5月在地坛公园参加了《央视激情广场——慰问汶川大地震》演出;2008年12月他又在人民大会堂由北京报业集团主办的《辉煌中国》音乐会上,为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董文华、关牧村担任合唱伴唱;2009年9月他又一次进入国家大剧院,参加了由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指挥的北京市交响乐团“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演唱会;更让他无法忘记的是2009年10月1日晚上,他光荣地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联欢晚会”演出,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为伟大祖国60华诞而引吭高歌,他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国著名作家马铁丁说:“生命的衰老,不足为惧,那是自然规律;思想的衰老,是可悲的。”虽然已接近耄耋之年,但郭豁然依然是一个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他更像孔老夫子说的,是一个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北京的文化氛围给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使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像海绵一样尽情吸附着每一种有用的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北京是文化之都,这里汇集了全国、全世界的文化精英,有着最高的文化殿堂,这对于爱好书法的他,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为了提高书法艺术,美术馆、琉璃厂、荣宝斋、潘家园是他常去的地方。经常观摩书法大家的作品,使他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郭豁然酷爱中国书法,兼毛笔、硬笔书写,尤为善长“毛体”书法。他的书法飘逸潇洒,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得多次殊荣。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橘子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硬笔书作三等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奖传世名典》,他也被大赛评委会授予《中国书画艺术名人500佳》光荣称号;2005年5月他的5篇作品入编《夕阳红·中国老年书法作品选集》。

郭豁然是一个在艺术追求上从不止步的人,也是一个为社会做贡献不知疲倦的人。他从北京回到平凉后,除继续潜心钻研书法外,又重新组建了“爱唱歌音乐教室”,免费为中老年歌友辅导,以极大的热情,用在北京学到的音乐理念来引领大家,让大家用科学的方法唱歌。几年来中老年歌友们那热列悠扬的歌声,重新飘荡在社区和文化场所,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像年轻人一样,不断追赶时代潮流,涉猎先进科技领域。很快地学会和掌握了电脑、智能手机的操作技巧,网购、移动支付不输年轻人。合成图片、制作视频,并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制作成各类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古老的书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点击率非常高。2012年10月他获得了“海淀学习之星”的光荣称号。

最后还是用郭豁然的话结尾吧:“我即使华发丛生,也依然从容不迫,闲看小区花开花落,笑望天上云卷云舒,多少往事都付笑谈之中,活它个糊里糊涂,轻轻松松”。

(作者为全国记协理事、平凉日报原总编辑)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