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27 第四篇 朱子《大学章句·序》<4>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4-16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27

第一卷·为学之门1.4

第四篇  朱子《大学章句·序》<4>

【原文】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12),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13),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14)。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15),职分之所当为(16),而各俛焉以尽其力(17)。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18),俗美于下(19),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注解】

(12)躬行心得:通过亲身实践而心领神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妥善方法。

(13)日用:每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彝伦:常规的伦理道德。彝:常理;常道。伦: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君臣:领导和被领导。

(14)无不学:先王首重教化,学校遍布城乡,学龄儿童皆入学受教。庶民百姓“不力乎南亩,则从事乎礼乐,不在乎家,则在乎庠序(学校)之间,耳闻目见,无非仁义,乐而趋之,不知其倦。”

(15)性分之所固有:所生天性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

(16)职分之所当为:学明性分中五常之性,则会知道自己应当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达道。

(17)俛[fǔ]:同""。屈身,低头。尽其力:笃行五伦之达道而不停止。

(18)治隆于上:以感化、教化、劝化等措施,以万民成德为先务治理人民,则人民从化如流,是治道兴隆于上。

(19)俗美于下:通过教化,让所有人有智慧,有品格,知是知非,知荣知耻,人人遵守道德,行于礼义,则人民相亲相爱,风醇俗美。

【编者注】

①【译文】学校的设置是如此广泛,教学方法的次序和内容是如此详细分明,而所教的内容,都是人君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不要求学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规则和伦理之外的知识。正因为这样,当世之人没有不学习的。这些学习的人,没有不知道自己所固有的天赋本性的,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职分所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这样各人就埋头尽力来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古代兴盛时政治修明于上,风俗美善于下,而后世赶不上的原因。

朱子简介(上):朱熹(1130.10.18-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庵,晚称晦翁,文,世称朱文公。宋朝徽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尊称为朱子,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宋朝伟大的理学家、诗人。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位者。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也是源于朱子。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是孔子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

编审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