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116 君臣之道 恩义为报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116
《孟子•离娄下》8.3
君臣之道 恩义为报
【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②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注释】
(1)为旧君有服:指离职的臣子为原先的君主服孝。
(2)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
【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臣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主服孝。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主接受,臣下有建议,君主听从,从而使国家治理的恩惠能够下达到老百姓;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臣下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就叫做三有礼。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如今做臣子的,劝谏不被接受,建议不被听取,因此恩惠到不了百姓身上;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派人拘捕他的亲族,并故意到他要去的地方为难他使他穷困万分;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种情况叫做仇敌。君臣之间像仇敌一样,还有什么孝可为他去服呢?”
【读解】
所谓“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又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些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比如说刘皇叔用关羽、张飞、诸葛亮,至今仍传为美谈。
其实,何止君王用臣下如此,现代的用人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不然的话,反目成仇,两败俱伤,也就君不君,臣不臣;领导不领导,被领导不被领导了。那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不会做领导罢了。
《孟子》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