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87 各行其道 仁政爱民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9-23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87

孟子•离娄上7.2

各行其道  仁政爱民

【原文】孟子曰:“规矩,方之至(1)也;圣人,人伦(2)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3)’,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注释】

(1)至:准则。

(2)伦:人与人之间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3)幽、厉:幽:昏暗乱常;厉:暴虐嗜杀;周朝的幽王和厉王,就是因其所为而得此不好的谥号。

【译文】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作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想要做君主,就要走君主的道路;想要做臣子,就要走臣子的道路。这二者不过是效法尧、舜罢了。不以舜之所以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奉自己的君主;不以尧之所以治理民众的作为来治理民众,就是残害自己的百姓。孔子说:‘道路只有两条,爱民与不爱民而已。’残暴虐害老百姓太过分则身被杀国亦亡;不太过分,则自身危险国力削弱,这就称之为‘昏暗乱常和暴虐嗜杀’,即使有孝子和贤孙,历百世也改变不了。《诗经》上说:‘殷商可以借鉴的教训并不遥远,就是在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读解】

孟子时时处处都在讲仁爱,同时,他又高度重视讲规矩,讲法度。他把仁爱和规矩都归结为圣人的作为。认为,一个人遵守“规矩”,就是遵守圣人的言行举止,就是对个人最好的修养。孟子指出,“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作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上到君主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要遵守这样的准则和规距。只有遵守规矩,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孟子进一步指出,想要做君主,就要遵守做君主的规矩,走君主的道路。而如何走君主之道呢,那就是要效法尧帝,以治理民众的作为来治理民众。相反,如果不以尧帝的为君之道来治理民众,那就是残害自己的百姓。同理,想要做臣子,就要遵守做臣子的规矩,走臣子的道路。而要走臣子之道,就要效法舜帝,以大舜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相反,如果不以舜帝做臣子时侍奉尧帝的作为来侍奉君主,那就是不敬奉自己的君主。

同理,作为普罗大众,在家庭生活中,工作中,社会各种场合中,都要做到守规矩,尽职责,不断高自身修养,担当好自己应该担当的角色。相反,如果不守规矩,不尽职责,轻则导致家庭生活紊乱,工作丢失,人际关系紧张等等,重则触犯刑律,身陷囹圄,家败人亡。

因此,孟子反复强调“规矩”在治国理政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诠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不过,孟子重点突出讲述的是“如何治国理政”这一方面。他运用孔子所讲的:“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进一步指出了做君主就必须施行仁政,做到仁政爱民。如果走上“不仁”之道,只能出现如下两种结果:若残暴虐害老百姓太过分,必然导致身杀国亡,社稷倾覆残暴虐害老百姓不太过分,则自身危险国力削弱这就称之为‘昏暗乱常和暴虐嗜杀’,即使有孝子和贤孙,历百世也改变不了。

这就是“规矩”的价值所在。无论是身为一个平民,还是一位国君。都有需要遵守的“规矩”。作为百姓,只有遵守规矩,遵守圣人的言行举止,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国君,同样只有遵守规矩,遵守圣人的言行举止,才能做好对百姓的统治,才能统治好一个国家。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