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86 选拔领导干部很重要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9-16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86

孟子•离娄上7.1<2>

选拔领导干部很重要

【原文】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1)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2),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3) 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4)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5)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

(1)道揆(kui):道德规范度量。

(2)辟 ):开垦,开辟。

(3)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yì ):引自《诗经·大雅·板》。蹶,动;泄泄,多言,话多。

(4)非:诋毁。

(5)责难于君:勉励为君者做难于做到的事情。责难勉励人做难为之事;指责非议。

【译文】

所以说,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挖深池一定要凭借山沟沼泽;如果执政不凭借前代圣王的办法,能够说是明智吗?所以只有具有的人才应该居于统治地位。如果没有的人占据了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恶行败德传播给老百姓。在上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人没有法规制度;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如此下去,国家还能生存就真是太侥幸了。

所以说,城墙不坚固,武器不充足,这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开辟,物资不富裕,这不是国家的祸害;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义,在下位的人没有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灭亡也就快了。《诗经》说:‘上天正在降騷乱,不要多嘴又多言。’多嘴多言就是拖沓罗嗦。侍奉君主不讲忠义,行为进退不讲礼仪,说话便诋毁前代圣王之道,这就是拖沓罗嗦。

所以说,用高标准来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出好主意而堵塞坏主意就叫做‘敬’,认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就叫做‘贼’。”

【读解】

上节中,孟子借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以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的重要性,来说明“法先王”行仁政对于平治天下的重要性。本节又通过类比方式:想要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因为丘陵本来的趋势就是高耸的,在它的积累基础上,再往上垒就容易办到;同理,想要挖深池一定要凭借沼泽,因为沼泽本来的趋势就是低洼的,顺着它开掘疏浚,再往下挖坑就容易办到。以此来说明,必须借助学习先王仁政,才能治理好天下,因为先王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仁政治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典章制度,只要遵守这些礼法制度,就可以很好地治国理政。而那些不行先王之道的君王,是不得人心的。这体现了儒家“尊古崇古”的价值观。孟子因而得出了结论,治国理政不依靠前代圣王之道,能称得上明智吗?

因此,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仿照前代圣贤的做法,将仁者放在显贵的职位上。这就是本节中,孟子在继续讲“法先王”的同时,重点所讲的“选贤才”的问题。选贤才是因为“惟仁者宜在高位”一旦不仁者窃据了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在上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人没有法规制度;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必然会造成奸邪当道,残害忠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世风日下,天下大乱。历史依据不胜枚举。所以,一定要注选贤才”,也就是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选拔。

孟子进一步论证了如果不重视“选贤才”,就会出现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义,在下位的人没有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灭亡也就快了。这比起城墙不坚固,武器不充足,田野没开辟,物资不富裕”等等军事与经济问题来说,是一个国家更大的祸害与更严重的灾难。因此,“法先王”和“选贤才”都是至关重要的。

孟子最后提出臣子辅佐君主“恭”、“敬”、“贼”的三种情况,指出:用高标准来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出好主意而堵塞坏主意就叫做“敬”,而如果认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那就叫做“贼”。由此可见,孟子要求臣子对于君主绝不可一味地阿谀逢迎,唯唯诺诺,而是要直言敢谏,严格要求,这样做才是对君主真正的“恭”;为治理国家殚精竭虑,为君主出谋划策,拒止、揭穿奸佞之人向君王进谗言,就是对君主的“敬”。时时处处劝勉、鼓励君主施行仁政,同时充分信任自己的君主必定能够施行仁政。相反,如果不鼓励、劝勉君主施行仁政,对君主失去信心,甚至泼冷水,出坏主意,那就变成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了,这是孟子最为深恶痛绝的。

《孟子》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