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66 自相矛盾的做法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66
《孟子•滕文公上》5.5<1>
自相矛盾的做法
【原文】墨者夷之(1),因徐辟(2)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3),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注释】
(1)墨者夷之:信奉墨子学说,名叫夷的人。
(2)徐辟:孟子的学生。
(3)直:直言不讳,直截了当。
【译文】
墨家学派的信奉者夷之,想通过孟子的学生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是很愿意见他的,但我现在正病着,等病好了我去见他。”夷子便没有来。
过了几天,夷子又提出想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可以见他了。但不直截了当地说,真理不能明白地显现。我就直说了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学说中,提倡办理丧事以薄葬为合理。夷子想用这种主张移风易俗于天下,难道是认为不实行薄葬就不可贵吗?但是夷子在埋葬父母亲时却很丰厚,那就是用他认为低贱的方法来侍奉父母了。
【读解】
这一章是孟子第二次跟其他思想流派进行辩论。夷之是墨子的信徒,他通过徐辟想来见孟子。但孟子因病没有见他。并答应病好后去看夷之。
过了一段时间,夷之又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今天可以见他。但又说到:“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今天我就直截了当,讲讲我的观点。这句话很重要。孟子是泰山岩岩之气象,说话总能说到点子上,说到人们的心坎上。
下面涉及的观点是墨家的观点。墨家是先秦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简单地说,先秦最开始有三个流派比较大:一个是道家,一个是儒家,一个是墨家;道家有老子,儒家有孔子,墨家有墨子。墨子有一个观点是薄葬,就是双亲死后,安葬他们简简单单就可以了。
所以孟子说:我听说夷之是个墨家,而墨家办理父母的丧事,是以薄葬作为基本原则的。夷之想用墨家的薄葬来改变天下的风俗,而且认为不这样做,就不足以称之为好。他是这么想的,但事实是当夷之的父母死后,他还是花重金安葬了他们。这表明他在用自己看不起的方法来对待父母。这本身是很矛盾的。
接下来的辩论集中在了墨家主张的“兼爱”,即“爱无差等”这一论题上,辩论的结果,则是以墨家夷之接受了孟子“爱有差等”的观点,划上了句号。由于篇幅较大,留到下节解读。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