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63 古圣先王办大事的实证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6-28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63

孟子文公上》5.4<4>

古圣先王办大事的实证

【原文】“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水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1)。尧独忧之,举舜而敷(2)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3)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4)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人,虽欲耕,得乎?

“后稷(5)教民稼穑,树艺(6)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内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7)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8)曰:‘劳之来之(9),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10)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11)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注释】

(1)中国:指中原地带,泛指原野

(2)敷:遍。

(3)瀹济漯:瀹(yuè):疏导。济漯(tà):济水和漯水。

(4)决汝排淮都是去其壅塞,都是水名。

(5)后稷:周的始祖,姬姓,名弃,尧帝时为农师。被尊为稷王(也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6)树艺:种植。(19)契(xie):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

(7)契:子姓,名契。是帝喾(kù)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

(8)放勋:尧的称号,放是大,勋是功劳,原本是史官的赞誉之辞,后来成为尧的称号。

(9)劳之来之:劳、来都读为去声,劝勉,慰劳。

(10)皋(gāo)陶(yáo):人名,虞舜时的司法官。

(11)易:治。

【译文】

“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未太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飞禽兽危害人类,到处都是它们的踪迹。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舜派益掌管烧荒垦田之事,益便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于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漯水,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泗水,引流进入长江。这样人们才可以进行农业耕种。当时,禹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不进去,即便他想亲自种地,行吗?

“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才能够养育百姓。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尧说道:‘慰劳他们,安抚他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各得其所,从而振奋他们,让他们提高德行。’圣人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之周全,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

“尧把得不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皋陶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那些把耕种不好田地作为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做惠,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做忠,为天下发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人容易,为天下发现人才却很难。孔子说:‘尧做天子真是伟大!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天,他的圣德无边无际,老百姓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赞美他!舜也是了不得的天子!虽然有了这样广阔的天下,自己却并不占有它尧和舜治理天下,难道不用心思吗?只不过没有用在耕田种地上罢了。

【读解】

为了进一步向陈相讲明道理,孟子又列举了上古贤君劳心为民,不能亲自耕种的一些具体事例。

益烈山泽,禹疏九河。此劳心第一例。

孟子回顾尧舜禹三代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走出洪荒的。尧举荐舜做垦荒事,又找了一个叫益的人共事。舜继位后,又把治水的任务交给禹。垦荒、治水、耕种,工程何等巨大一个人虽无法独立完成这些事,但可以引导大家一起把这些事情做好。这个需要有一种情怀为了尽早治服水患,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前都不进去,还哪里有时间亲自种地呢

后稷教民耕种,契教民人伦,此劳心第二例。

后稷作为农师,被后世奉为农耕始祖,五谷之神。他教民耕种,但也不可能以种地为生。更重要的任务,则是如何组织、指挥更多的农师向民众传授耕作技艺。在让民众吃饱饭之后,紧接着是教育问题原因是当人们“饱食、暖衣“之后,若”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尧帝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对民众进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朋友有信的五伦教育。尧帝要全身心治国理政,而诸如后稷、契等先贤,仅教育这一件事情,就需要化费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

圣人忧国忧民,更大之忧则是人才难得,此劳心第例。

尧舜与农夫的入思自是不同。农夫担忧百亩田地是否耕种得好,尧、舜、禹担忧天下是否治理得好。而治理天下,发现并重用人才最为关键。儒者兼容并包,管理天下而没有私心。有钱人拿钱帮助别人,这个叫惠。学问好的人可以影响别人从善,这个叫忠。领导者寻求能够治理天下的人,这个叫仁。尧舜呕心沥血,一心为民,治理有法,天下太平。且都将自己一手缔造的太平盛世禅让给他人,这是多么宽大的胸怀啊!所以孔子说尧的圣德无边无际,老百姓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赞美他!舜也是了不得的天子!虽然有了这样广阔的天下,自己却并不占有它三代纯粹,生活在功利层面的现代人,会以为遥不可及。其实,假如你用心生活,会发现这种纯粹就在生活里。可以说,儒家文化,是历代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绞着脑汁,呕出心肝,才使得优良传统奔流不息,文明之火代代相传。如尧舜这样的圣人,他们为治理国家和选拔人才费尽了心思,哪里有时间去躬耕呢?

通过如上实例,陈相再怎么想不通,肯定也无言以对了吧!这就是圣人教育人的艺术和责任担当。既然别人请教到自己跟前来了,提出了具体问题,那就要充分解答清楚,而绝不以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敷衍搪塞,甚或置之不理。而是通过一连串的诘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明白其中的大道理,进而引例举证,苦口婆心,娓娓道来,诲人不倦,让对方大彻大悟。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