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62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62
《孟子•滕文公上》5.4<3>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原文】“以票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1)皆取诸其宫中(2)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3)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4)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5),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注释】
(1)舍:相当于方言“啥”,即什么东西、一切东西的意思。
(2)宫中:家中。古代住宅无论贵贱都可以叫“宫”,秦汉以后才专指帝王所居为宫。
(3)大人:指有地位的人,这里主要指官吏。与下文“小人”(普通老百姓)相对。
(4)路:指奔波、劳累。
(5)食人:用自己生产的粮食等物品供养他人。
【译文】孟子继续说:“农夫用粮食换取锅、甑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和铁匠用锅、甑和农具换取粮食,难道就能够说是损害了农夫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做成锅、甑和各种农具,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时干得了的。”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读解】
农家认为“百工不可耕且为”,却主张“治天下者应当耕且为”,显然是矛盾的。劳心与劳力的分工是治国常情。进一步说,劳心者关键在于运用公共资源为大家创造发展的起点、平台。
当陈相在孟子的追问中讲出“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的时候,孟子接着讲了这么一句话,“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百工不可以, 治天下者可以吗?
天下之事,有大人的事,也有小人的事,也就是有的是大事,有的是小事。譬如说钱学森先生,大家知道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他在九十几岁的时候,有记者去采访他,问钱先生最近在做什么?钱先生说我现在研究大问题,小问题就不研究了。的确,年纪已到人寿的极限,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小问题了。钱学森先生研究的大问题是什么?他认为,诸如研究原子弹,研究科技是小问题。如何培养人才,才是大问题。钱先生追问: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大师?这是大问题。
此时,孟子提到或劳心或劳力,在孟子看来,就是做一个社会大类别的分工。有人种地,有人做瓦罐,有人打铁,有人当木匠等等,这都是劳力。另外,这个社会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操心的,例如乡贤服务农村,下级官吏管理地方事务等等,这都是劳心。底层小人物劳心如此,更何况国君呢?
农家忽视国家既需劳力者耕作,又需劳心者治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需要的社会环境,劳心者必得以仁政完善。劳心者不从事直接的生产劳动,因而要依靠劳力者供养。这种循环,乃天下之通义,是完全无可厚非的。
《孟子》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