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64 他们都离开了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1-04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64

《论语· 微子篇 18.9

【原文】大师挚(1)适齐,亚饭(2)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3)入于河,播鼗(4)武入于汉,少师(5)阳、击磬襄(6)入于海。

【注释】

(1)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2)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3)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

(4)鼗:音táo,小鼓。

(5)少师:乐官名,副乐师。

(6)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文】太师挚去了齐国,亚饭干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打鼓的方叔隐居在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去了汉水之涯居住,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去了海边居住。

【学记】他们都离开了

王鹏翔

此章所列举的八位,虽有名字,但无更多资料考据。在重视礼乐教化的那个时代里,君主给祖先供饭称之为 “侑(yòu)食”,“侑”者劝也,亦称劝食。《周礼·天官·膳夫》:“以乐侑食,膳夫授祭。”《诗经·小雅·楚茨》:“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服。”从这些典籍中可知劝食奏乐为祭祀必备,所以就有了大师、亚饭、三饭、四饭的称谓。

“大”读太,大师是鲁国乐官的称谓,为乐官之首,挚是他的名字。在《泰伯篇》第八章有“师挚之始”,不知是否为此章之挚,他后来去了齐国。亚饭即二饭乐师,他的名字叫干,后来去了楚国。三饭乐师名叫缭,他去了蔡国。四饭乐师名叫缺,去了秦国。打鼓的名叫方叔,去了黄河之滨隐居。摇小鼓的名叫武,去了汉水之涯居住。少师名叫阳与击磬的襄去了海边居住。他们本为乐师,受人敬重,然而,自鲁国三家独揽政权以来,私家盛而公室衰落,礼乐废弃,而乐师受夫子影响,知道先王之乐不可下移于佞臣之门,纷纷离鲁国而去,虽飘零四海,亦为权宜之策宁可将乐之精华存留于民间,也不肯让权贵们践踏了礼乐的尊贵。从这八人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几次被外族统治,华夏文化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每当此时,一些有智慧,有气节的人便自觉地承担起了守护文化的重任,或者归于民间,或者隐于海外,一是他们不忍自己的文明被糟践,二是为文化存留一线生机,以待将来。如果说当日的分离是为了今日更好地重聚,那么中华文明的精髓必然耕织于每个华人的心中,清风起时,礼乐必归来!

此章经文,应该是在孔子去世以后,记录者亲见鲁国礼乐彻底坍塌,文人离散的苍凉景象,有感于夫子对于礼乐教化的艰辛历程,不觉悲从心起,以文记之,留于后世。

【按语】政者不能正,礼乐所以难兴。天之木铎已掩,乐官四散,越海跨河,隐于田野,云天苍凉,斯人廖落。心虽悲,亦万全于后世之计,此华夏之文生生不息之所在。今日礼乐不能兴,焉知将来不兴乎?故今日之学亦乃万世千古之延续也,此不可不知。夫愚公尚敢移山,学人岂敢殆乎不行?

鲁国失明君

礼乐道将穷

乐师藏于世

以待他日弘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此章记鲁哀,乐官四散,逾河蹈海以去,云天苍凉,斯人廖落。记者附诸此篇,盖不胜其今昔之悲感。记此八人,亦所以追思孔子也。

孔曰:“亚,次也。次饭,乐师也。挚、干皆名。”

包曰:“鼓,击鼓者。方叔,名。入谓居其河内。”孔曰:“播,摇也。武,名也。”

正义曰:“太师挚等皆殷人,则太师、少师等官是殷制也。周官有太师、小师、鼓人、磬师。”

《四书遇》:非其官之罪也,故书其识;非其人之罪也,故书其名;非其心之亡鲁也,故书其地。

《论语集注》:张子曰:“周衰乐废,夫子自卫返鲁,一尝治之。其后伶人贱公识乐之正。及鲁益衰,三桓僭妄,自大师以下,皆知散之四方,逾河蹈海以去乱。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如此。如有用我,期月而可。岂虚语哉?”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受祖辈影响,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每写一篇详解论语的札记,已将《论语》492章全部完,结集出版《论语通解》一书。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册,共计43万余字。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礼乐于朝政上则君有威臣有纲,礼乐于民间则能兴民有礼。而今正者不正,故礼崩乐坏,有志之乐师把礼乐之根存于民间,寄希望于后日。今日不能兴焉知它日不兴,今日国不盛焉知它日不盛!中华民族的文化、国运就这样从盛衰荣辱中走过了五千年,多少有志之士做了典基石呀!

颜姐:“今日礼乐不能兴,焉知将来不兴乎?故今日之学亦乃万世千古之延续也。夫愚公尚敢移山,学人岂敢殆乎不行?"儒家文化能承传到今天,正是因为孔子及孔门弟子对仁道的坚持不懈的传播以及坚信未来总有一天礼乐必定重兴的作为己任之努力!

夏荷:“礼乐废弃,而乐师受夫子影响,知道先王之乐不可下移于佞臣之门,纷纷离鲁国而去,虽飘零四海,亦为权宜之策,宁可将乐之精华存留于民间,也不肯让权贵们践踏了礼乐的尊贵。”——可以看出对孔学礼乐信仰的挚爱!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