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62 德才兼备就去做官吧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2-31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62

《论语· 微子篇 18.7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3)而食(4)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实际上,按当时的情景看,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此处采用第一种说法。

(3)黍:音shǔ,黏小米。

(4)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途中遇到一个长者,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长者说:“我手脚都不灵活了,即使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将杖插入地中,径直锄草去了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一早告辞,赶上了孔子,将所遇到的事情给夫子叙述了一遍。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啊!”让子路再回去见他。子路到了长者家,发现他已经出门去了。子路说:“一个人不出来做官,这是不义的行为啊,长幼关系不可废弃,君臣之义又怎么可能废弃呢?为了保持自身清白,却把人的大伦给搞乱了。君子之所以要出来做官,只是为了应尽之义务。至于我们所主张的仁道不能推行,早已经知道了啊。”

【评析】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的批判等等。这完全是出于特殊目的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结果,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仅仅一种政治需要对此,无须更多的评论。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他的儿子的长幼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学记】德才兼备就去做官吧

王鹏翔

子路追随孔子去往何地,经文中并无详细的交待只说子路在中途掉队了,故事由此展开幸好子路掉队了,不然就看不到子路番意味深远的叙述呢。子路在独自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长者,“以杖荷蓧”,“荷”担挑的意思,“蓧”(diào)古代一种竹编的耘田农具。长者用拐杖挑着行走在路上,子路见前面有行人,急忙赶了上去,向长者问道:“请问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看来子路找不自己的老师,心里有点着急,见到人就打探起来。这位长者有些不耐烦地跟子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即:我手脚都不灵活了,即使不停地劳作,五谷还都来不及播种呢,哪里还知道你的老师是谁呢?说完话,头也不回地朝田里走去,将拐杖插入土中,径直去锄草了。这位长者的意思很明显,他现在除了对劳动和五谷感兴趣以外,对于其他的事情根本就没有闲工夫搭理,俨然一副不问世事的态度。子路被他这样突如其来的一番话给镇住了,若是一个普通的耕者怎会有如此见识?眼前的这个长者并不简单,有必要对他了解一番,或许还能学到点什么。

子路如是这般一想,临时决定先不找夫子了,于是恭敬地拱手站立在一旁等待。长者一直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才结束劳作,他被子路的真诚打动了,态度随之温和了许多。还“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也就是不但安排子路在他家住宿,还杀了鸡,“黍”即黄米饭,这样的招待在当时来说,算是很高的规格了,不仅如,长者又叫来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极尽礼数,算是把子路敬为上宾了。

第二天,天微微亮,子路就动身开始追赶夫子,没费多少时间就相遇了,子路将自己这次的遭遇向夫子作了汇报。夫子对子路遇到的这位长者做了分析,从话语间肯定他是一位隐者,于是让子路返回去见他,结果扑了个空,可惜老人家已经离开了。只见到了长者的两个儿子,子路一面正义的转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不仕无义”作为有修养,有德才的人,在天下需要有人来承担的时候却甘愿放弃仕途去耕种,这是无义之举啊!怎么能忍得下心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还记得昨天二位来见我时,依次而来,即然长幼关系不可废弃,君臣之义又怎么可能废弃呢?得积极地投身到为君分忧,为民出力的事业上去,夫子能做到的,想必天下有见识的读书人也都能够做到。“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为了保持自己不受污辱,却把人的大伦给搞乱了,因小而失大,只为了自己而不顾天下安危,实在可惜。“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君子出来为官,这样的行为是义,既是义务,是责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应故意去避开。“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我们所主张的仁道也许无法通行,毕竟今日之天下,亦非周时之天下,礼本乐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事情不光您知道,我们夫子未尝不知,可就是要明知不可为而为,知难而进,只有如此坚守下去,未来才有希望我们的希望在来,来一定是美好的,为此,我们甘愿成为这广阔天地间,最厚情的礼乐奠基者。

【按语】丈人虽有长幼之序,不在大伦之内。丈人以五谷分而尽力,夫子以礼乐兴而尽力,力同而志不同者也;读此章,圣人、隐者之风貌已然分明。

丈人五谷得

欲洁舍大学

仁道多离合

为志终不绝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以上三章,紧承孔子去齐去鲁两章后,见孔子虽所如不合,终未恝(jiá)然忘世。然味此四人之言,想其清风,亦足起敬。彼等于孔子尚所不满,置身世外,真如凤翔千仞之冈,自非孔子,焉得而轻议之?

《论语正义》:包曰:“丈人,老人也。蓧,竹器。”包曰:“丈人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植无谷,谁为夫子而素之耶?”“五谷”者,禾、黍、稷、稻、麦也。

新书容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

包曰:“言君子之仕,所以行君臣之义,不必自己道得行。孔子道不见用,自己知之。”

《论语集注》: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

范氏曰:“隐者为高,故往而不反。仕者为通,故溺而不止。不与鸟兽同群,则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此二者皆惑也,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惟圣人不废君臣之义,而必以其正,所以或出或处而终不离于道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丈人避世是消极的行为,乱了大伦。假如人人如此,谁又来拯兴礼乐?

颜姐:孔子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依然认为“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惟圣人不废君臣之义,而必以其正,所以或出或处而终不离于道也。

芳草:子路是夫子忠实的门弟子,虽为武将,却能说出这些正义凛然的话,可见师生之心是紧紧相连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正是夫子的真实写照。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