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53 让人厌恶的事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53
《论语·阳货篇》17.24
【原文】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2)者,恶居下流(3)而讪(4)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5)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6)以为知(7)者,恶不孙(8)以为勇者,恶讦(9)以为直者。”
【注释】
(1)恶:音wù,厌恶。
(2)恶:音è,恶劣;坏。
(3)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4)讪:shàn,诽谤。
(5)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6)徼:音jiǎo,窃取,抄袭。
(7)知:同“智”。
(8)孙:同“逊”。
(9)讦:音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我厌恶偷偷抄袭他人而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厌恶不懂谦让而自以为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学记】让人厌恶的事
王鹏翔
君子以仁爱为本,想必已经无有厌恶之事,但是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令人憎恶之事与憎恶之人,在此时刻,君子会不会也有所憎恶呢?子贡于此不解,故而请教于夫子。
孔子说:“有恶”,恶者厌恶,憎恶之意,君子之恶,与夫子所言“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为同义。然此恶在仁,不在私,普通人常常以私欲不能伸张,个人的主观意愿不能实现而心生厌恶,君子则不同,必以礼乐人伦为恶之准则。夫子在此章以君子所恶者有四事而一一举出;
其一:“恶称人之恶者”,也就是憎恶那些喜欢传播别人坏处的人,古人云:“扬人恶即是恶”,有些人巴不得别人出丑犯错,只要从耳朵里听到有人犯了错误,他就要四处传播,如此之人,是圣贤君子所憎恶者,有人可能会疑惑,他做了坏事,给大家宣传一下有什么不好呢?熟不知恶行能成恶风,会让那些心有不善者相继模仿,让恶更恶。况且,那些喜欢传播他人恶行的人,本身就是是非之人,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心可耻,所以君子恶之。
其二:“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讪”即毁谤的意思,也就是憎恶那些身处下位而毁谤上位的人,这些人虽身处下位,但总是喜欢在背后毁谤领导,毁谤他人者,心里一定有私怨,也有可能是上位者不小心在无意中得罪了他,从而结下私怨,但他又无力申诉,才以毁谤而泄私愤。若从国家,或者团队的发展看,实属不妥,他的毁谤会造成大众对上位(领导)的误会,使得整体失去凝聚力。亦有可能会引发种种不良后果,或者带来无尽的后患,此心当属小人,故君子恶之。
其三:“恶勇而无礼者”,也就是憎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其言行粗俗不堪,只是凭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无视礼规法度,从而所到之处,必是扰乱秩序,不重公德的莽汉,所以君子恶之。
其四:“恶果敢而窒者”,就是憎恶果敢而顽固不通的人,因为顽固而不能通达,不能通达又速战速决者,很容易造成错上加错,乱上加乱的混乱局面。若是上位者如此,会祸国殃民,在下位的普通百姓则容易生烦恼而伤他心。既不利己,亦不利人,所以君子恶之。
此恶,是君子所不耻者,亦是君子所戒处。夫子以此引言而问子贡:“赐啊!你也有憎恶的事吗?”
子贡坦言,观圣人所言,亦有所恶之事者三;
其一:“恶徼以为知者”,“徼”即抄袭义,憎恶那些偷偷抄袭他人而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的人,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自己不去潜心向学,而且装出一副知识渊博的样子,还要经常抄袭他人的概念,实属“道听而涂说”,还不以为然,宁要当成自己的学问向他人宣讲,因为不能是真学问而不知其奥义,于人于己均无益处,但又不肯用功,此种人当属“下愚”,为人不耻,子贡亦憎恶之。
其二:“恶不逊以为勇者”,就是憎恶不懂谦让而自以为勇敢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见到高人不识,遇到俗人不让,错把狂妄当勇敢,此种人,无心向学,所以时时处于盈满的状态,即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就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沾沾自喜,长此以往,必是狂妄自大之人,所以憎恶之。
其三:“恶讦以为直者”,“讦”即揭发他人隐私的意思,与人辩论而揭穿他人过往的一些丑恶之事,以赢得上风,或者突然当众宣扬他人的一些隐私,无视他人的尊严,反而把这样的恶行当成了直率,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此种人,其心之丑陋惨不忍睹。实属不仁,所以恶之。
此章夫子所言君子之所憎恶与子贡所憎恶者如出一辙,皆是劝人辟恶就善的良言,君子既要恶其所恶,亦要辟其所恶者,如此必能抑恶而善扬,徳生而仁立。
【按语】:称人之恶,居下而毁谤上,有勇无礼,果敢顽固者学之障也,君子必远之,一曰远此四行,二曰远此四人,以修其善。子贡所言,抄袭以为知,狂妄以为勇,揭露他人隐私以为直者,立人之障也,为人处世当弃此三恶,远此三人,方能立于学而成其徳耳!
君子能所恶
潜心治其学
远恶扬善徳
圣学于世活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喜称扬人恶,可知无仁厚之意。窒,塞义,即不通义。果敢而不通事理,将妄作而兴祸。讦,谓攻发人之阴私。非直而以为直。
《四书恒解》:君子无所不爱,亦有恶乎?疑不当爱者多也,子言有恶恶之正,所以爱之也,惩创之教化之非遂弃之也,称人之恶则绝其自新之路,不曰下而曰下流言。置身卑秽,已为不屑,而恶人之贤于己,若以居下位为下流,圣贤穷居岂亦以下流目之乎?
《论语正义》:包曰:“好称说人之恶,所以为恶。”
正义曰:“君子隐恶扬善,故称说人恶,为君子恶也。”
礼少仪云:“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
荀子修身篇:“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
《四书遇》:君子善善长而恶恶短,孔子所恶是悖徳者,皆是扬恶,子贡所恶是乱徳者,皆是阴恶。圣贤于此微分厚薄,故其所恶,深浅亦有不同。
《论语集注》:杨氏曰:“仁者无不爱,则君子疑若无恶矣。子贡之有是心也,故问焉以质其是非。”
侯氏曰:“圣贤之所恶如此,所谓唯仁者能恶人也。”
《论语义疏》:言人生发谋出计,必当出己心仪,乃得为善,若抄他人之意以为己有,则子贡所憎恶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君子既要恶其所恶,亦要辟其所恶者,如此必能抑恶而善扬,徳生而仁立。
颜姐:君子以仁为本,但亦有所恶,是以礼乐人伦为恶之准则而矣!
晨语:我理解文中的所有见解和感受,我尊重每一个人!
芳草:君子所憎恶之人事:见恶传播夸大其词、不明就里恶意毁谤、勇字当头不明礼义、不懂通融顽固己见的恶行恶言。拜读这章,其实是很多人的通病,吾今发愿,有则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