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4 摒弃道听途说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1-18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4

《论语·阳货篇17.14

【原文】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注释】(1)涂,同“途”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了某些传言,就信以为真,四处传播,这是被道德所摒弃的行为。”

【评析】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卑鄙之小人。

【学记】摒弃道听途说

王鹏翔

此章经文重在告诫进徳修业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应防范的一些不良习气。

从此章可以看出,早在圣人的时代,人性的不良习气已经存在。他们一些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对于空穴来风的事情总是充满着种种好奇,只要是道听途说的闲言碎语总有着无可抗拒的吸引力,并且还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此种情结本无可厚非,若是不加考量就轻易去传播,甚至是添油加醋,因此而闹得满城风雨,唯恐天下不乱,实在是罪无可恕。有道是“过了嘴瘾,损了德行”,人人都厌恶这样的行为,但是稍有一个不留神,自己也变成了这样的人而无所觉醒,实在可悲!

人的高贵品德是通过内心的不断修炼而成,所以必先向于学,始有尊师重道,博文约礼之徳,凡是修德之言,每每听闻于耳,必能在心里反复体味,并努力训练自己,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而道听途说者,每有所闻,并不入心,更不判别,随意出口,到处传播,即便是嘉言懿训,和他也没有半分毫的关系,好比替他人数钱,数过之后,依然还是两手空空!所以,道听途说者只不过是在嘴上图个痛快罢了,对于他的德行修养来说,并无任何增长,反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可惜。

【按语】君子于疑惑处不出于言,待有所获,必先行之,而后传之。《小戴礼记、小宋礼记》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此者是也。小人每有所闻,任意传播,不以为耻,反而乐此不疲,实乃爱口而损徳,于人于己毫无受益,是故君子必戒之。

心耳本同体

闻所不知义

反是口做主

故曰徳之弃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徳必由内心修而后成。故必尊师博文,获闻嘉言懿训,而反体之于我心,潜修密诣,深造而默成之,始得为己之徳。道听,听之易。涂说,说之易。入于耳,即出于口,不内入心,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

《论语正义》:马曰:“闻之于道路,则传而说之。”

正义曰:“此为暗于大道,不知审择者戒也。”

荀子大略篇:“君子疑则不言,未闻则不立,道远日益矣。”

杨倞注:“未曾学问,不敢立为论议,所谓不知为不知也。为道久远,自日有益,不必道听涂说也。”

《四书遇》:道听者,不听以心,而以耳。涂说者,不体诸身,而以口。口耳不是家舍,故曰道途。弃者如败子,子弃其家私也。

《论语集注》:虽闻善言,不为己有,是自弃其徳也。王氏曰:“君子所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徳,道听涂说,则弃之矣。”

《论语义疏》:江熙云:“今之学者不为己者也,况乎道听者乎?逐末愈深甚,弃徳弥深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受祖辈影响,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每写一篇详解论语的札记,已将《论语》492章全部完,结集出版《论语通解》一书。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册,共计43万余字。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青青河边草:君子于疑惑处不出言,待有所获后,必先行之。必然能如《小戴礼记,小宋礼记》所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小人则相反。每遇道听途说不加审问慎思而任意传播,不以为耻而乐此不彼,实乃缺德之举!我们应学做君子,以君子为荣,以道听途说的小人为耻。学后感悟。感恩作者老师。

止语:道听途说者,每有所闻,并不入心,更不判别,随意出口,到处传播,即便是嘉言懿训,和他也没有半分毫的关系,好比替他人数钱,数过之后,依然还是两手空空。 添油加醋,因此而闹得满城风雨,唯恐天下不乱,实在是罪无可恕。道听途说,百害无益。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