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2 表里不一的人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2
《论语·阳货篇》17.12
【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1),譬诸小人,其犹穿窬(2)之盗也与?”
【注释】
(1)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2)窬:音yú,洞。
【译文】孔子说:“外表显得威严,内心却很怯弱,这样的人如果用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洞跳墙的盗贼吧?”
【学记】表里不一的人
王鹏翔
“厉”即严厉,色厉就是外貌看来很严肃,一副大义凛然,道貌岸然的样子。这样的外表很容易让人对他生起敬畏之心,可实际上呢,他的内心并不是这么回事。荏者,柔弱、柔佞。也就是他的内心很脆弱,即无刚韧的品质,又难以抵御生活中各种的考验,真可谓内外不一者是也!
此等人用威严的外貌获取了他人的信任,然后再行奸佞之事,这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的,所谓“巧言令色”者是也。所以夫子说:“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窬“yú”字从穴从俞,“俞”为“捷径”、“通道”。“穴”和“俞”合起来即为:捷径孔道的意思。全句意思就是挖洞跳墙的盗贼,如此恶行,君子所耻。
读此章,有两点收获;其一,为学者当求内外一致,外在的威严要有内在的坦荡作根本,无论是先以外还是先以内,神形兼备,向着君子之道不断迈进,方是修学之根本。否则就像挖洞穿墙的盗贼,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夫子此言,真是让人面红耳赤。
其二,认识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在,还要通过多方了解和观察,以知其内在的品质,如此才能对一个人作出客观而正确的定论,否则很容易与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伴同伍。
【按语】其外易修,其内难平。进徳修业不在外,而在内,若重外而不修内,便是色厉而内荏,若重内而修外,便是色厉而内仁。仁荏二字,皆在所重者耳!
威严在容貌
有徳重修道
内外志在一
君子自有矫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厉,威严。荏,柔弱。窬,犹窦。盗,窃义。穿墙壁为洞以求入室行窃。
《论语正义》:孔曰:“荏,柔也。谓外自矜厉而内柔佞。为人如此,犹小人之有盗心。穿,穿壁。窬,窬墙。”
《论语集注》:厉,威严也。荏,柔弱也。小人,细民也。穿,穿壁。窬,踰墙。言其无实盗名,而常畏人知也。
《论语义疏》:江熙云:“田文之客,能为狗盗,穿壁而踰而入,盗之密也;外为矜厉而实柔,佞之密也。峻其墙宇,谓之免盗,而狗盗者往焉;高其抗厉,谓之免佞,而色厉者入焉。故圣难于荏人,今夫子又苦为之喻,明免者鲜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若重外而不修内,便是色厉而内荏,若重内而修外,便是色厉而内仁。仁荏二字,皆在所重者耳! 重外而不修内,虚张声势也!
芳草:看过一段话:宁愿与平凡人共处,不要与伪君子做事,平凡人虽无作为,但伪君子却令人贻害无穷。 做个表里如一的人,才不枉夫子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
颜姐:两点收获:“其一,为学者当求内外一致。 其二,认识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在,还要通过多方了解和观察,以知其内在的品质,如此才能对一个人作出客观而正确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