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35 守 护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35
《论语·阳货篇》17.5
【原文】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未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4)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5)?”
【注释】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未之也已:未,无。之,到、往。未之,无处去。已,止,算了。
(3)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4)徒:徒然,空无所据。
(5)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公山弗扰以费邑为据点预谋叛乱,召请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很不高兴,于是便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请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能将周礼复兴于东方。”
【学记】守 护
王鹏翔
公山弗扰即公山不狃,盘踞费邑,费邑是季氏的属地,畔即叛,叛乱,公山弗扰想背叛季氏,
此章所述在《左传》中竟然没有记载。按照时间推算,当时孔子正在担任鲁国司寇之职,而且孔子当时还派人向公山弗扰发动了战争,并打败了他,事见《左传》定公十二年,公山不狃背叛鲁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山弗扰怎么可能会召请孔子?
还有一种说法,事情可能发生在定公八年,阳货叛乱,当时公山弗扰为费邑最高长官,他在暗中响应了阳货的叛乱之举,当时孔子还没有从政。公山弗扰的性格和为人与阳货有所不同,他召孔子前往,孔子觉得此去,或许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孔子是反对犯上作乱的,即使公山弗扰这个人很好,但他毕竟参与了叛乱,这是助纣为虐的大恶,若孔子和他在一起,不就等于自绝于天下吗?这不就意味着孔子从此要放弃他的梦想吗?但纵观圣人一生,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行化天下,唯独此章如此,所以才有这样的疑惑。
以上观点,古已有之,但是清朝的刘宝楠先生在《论语正义》中对这些疑惑并不赞同,他提出不应该信《左传》而疑《论语》的观点。程子认为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程子的这一观点不无道理。但是公山弗扰这次的召请,最终未能成行,或许是夫子觉得公山弗扰是一个很难被改变的人,所以没有去。然而,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就只能待将来继续考证了。
那么,子路在得知夫子打算接受公山弗扰之召前往费邑的消息后,第一个不高兴,不同意,他向来就不喜欢藏着掖着。于是便说:“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未”,没有地方的意思;“之”,动词,前往的意思;“已”,止义。两个“之”字,前一个之属于机构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子路的这句话是说:“没有别的地方去吗?何必去公山弗扰哪里呢!”从这个话里可以感觉到一点埋怨的味道。
孔子便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徒,空义,既来召我,绝不空召,而是有意于用我,如果真能用我,我必能让周道兴起于东方,但是后来最终的结果是夫子还是没有前往费邑,算是虚惊一场。
【按语】此章从疑,但我们依然可以推测,抛开《左传》不论,若依照夫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来分析,夫子欲前往费邑不是没有可能,假设,公山弗扰此时正在在叛与不叛之间,难以抉择,于是想请大学问家孔子前来指点迷津,因此才会有夫子“而岂徒哉”的说法,夫子不希望公山弗扰发动战争而祸及百姓,违背天道,所以欲前往说服呢?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夫子维护天道人伦的精神毋庸置疑。
而“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这句并不一定是针对公山弗扰而言,或许是借此事以言志,意思是说:凡是别人请教于我,无论何人,我皆以周道为遵,不能如东周一样让仁道丧失。
夫子学不厌
诲人不疲倦
为道直行前
仁道传千年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公山弗扰即公山不狃,季氏家臣。以费畔,畔季氏也。语详《左传》。
孔子谓如有用我者,我不致如东周之一无作为,言必兴起西周之盛也。就文理言,注重乎字,语气较重,应如后说。注重其字,语气较缓,应依前说。惟前说径直,后说委曲,当从前说为是。
《论语正义》:孔曰:“之,适也。无可之则止,何必公山氏之适?”
《论语集注》:程子曰:“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而终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
《论语义疏》:王弼云:“言如能用我者,不择地而兴周室道。”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夫子维护天道人伦的精神毋庸置疑。敬佩圣人之使命感和担当。
颜姐:“夫子学不厌,诲人不疲倦,为道直行前,仁道传千年"。总结的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