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13 最公平的教育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9-01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13

《论语·卫灵公篇》15.38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类别之分。

【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不仅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其他各阶级、阶层的人都有了受教育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贫富贵贱,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学记】最公平的教育

王鹏翔

类者,类别。人有善恶、愚智、贵贱、贫富等差别,犹如天地间有芝兰、荆棘、良材、朽木等种类。君子以自身的良善和仁徳,能让各个层次的受教者得以回归善良的本性。上天以仁慈而普泽万物,无论是甘霖或是阳光,并不因万物的良莠而有所拣择。

从此章可以看出两点:

其一:人是可以教化的。作为老师,对学生不起分别心,随机教化,凡是来接受教育的人,无论美丑,善恶,贫富都应该一视同仁,更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善者要让他更善,让恶者能生出向善之心,并能坚持向善。让贫贱者有归宿感,让富裕者礼待大众。

其二:善良是人的本性。此刻的人是恶的,这个恶并不是他的本心,乃是受到诸多的因素所造成,但通过教育,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恶人可以慢慢生起向善之心因为人性向善,人性的生命特征是善,犹如荆棘或者芝兰,无论贵贱,它们的属性是植物,都有各自的妙用。

夫子于乱世开教育之先河,从此将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人人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力。一部《论语》,随处可见圣人有教无类,身先示范、孜孜不倦的身影。

【按语】人性本善,习性有别,唯教育能导人弃恶归善。若在教育上还有所区别,不同等相待,则人性便永远失去了公平,亦无回归之日。

人性本向善

习性有秋千

唯有仁者得

惹人心生怜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人有差别,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惟就教育言,则当因地因材,掖而进之,感而化之,作而成之,不复有类。

《论语恒解》:夫子此言欲教者尽其实,学者勉其修,惓惓无为穷矣。

《论语正义》:马曰:“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注:“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吕氏春秋勤学篇:“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实无不可。”

《四书遇》:圣人曲成之教,如天之雨露,无一不在其滋润之中,故无有良材、恶木、荆棘、芝兰之别。

《论语集注》: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论语义疏》:人乃有贵贱,同宜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教之则善,无本类之也。

繆播曰:“世咸知斯言之崇教,未信斯理之谅深。生生之类,同禀以极,虽下愚不移,然化所迁者,其万倍也。生而闻道,长而见教,处之以仁道,养之以徳,与道终始,为乃非道者,余所以不能论之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在孔子提出“有类无教”之前,教育所服务的对象是贵族子弟,平民百姓是没有权利接受教育的。孔子打破了这一格局,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所以夫子的学生来自各个阶层,但在夫子这里享受着同等待遇,同样接受夫子的谆谆教诲。“有教无类”的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颜姐:一,人都是可以教化的,二,人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基于此两点,夫子推行"有教无类”!夫子于乱世中开教育之先河,从此将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人人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力!这个是最公平的教育理念!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文化得以普及,夫子教育理念,功不可灭!

芳草:多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被学校拒于门外或驱出校门,今天重读夫子的教言,感知教育的可贵在于平施育人,以仁爱之心有教无类,人人皆有受教的机会,圣人之心,仁慈之致。赞叹每一个人类的工程师。

方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君子以自身的良善和仁徳,能让各个层次的受教者得以回归善良的本性。上天以仁慈而普泽万物,无论是甘霖或是阳光,并不因万物的良莠而有所拣择。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