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4 字意有别 不可滥用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1-15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4

《论语·子路 13.13-14

13.13  【原文】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评析】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本章里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本章与前面已出现的相关章节大义相近,故不再撰写《学记》,仅作以上翻译与评析。

13.14 【原文】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有从季氏的官府办公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的这么晚呢?”冉有回答道:“有国政讨论。”孔子说:“怕是季氏的一般家事吧!如果有国政之事,如今我虽不被用,但也该有所听闻。”

【学记】字意有别,不可滥用

王鹏翔

此章,突然将冉有称为冉子,估计是冉有的门人编辑的,但这章明显对冉有是持贬义态度的,因此,钱穆先生认为应该记为冉有。

晏是晚的意思,古人早朝,天一显亮就要出发,当时冉有虽仕于季氏,但依然和夫子住在一起。有一天,冉有上早朝晚回来了一点,才有了夫子今此一问,也反应出夫子对弟子们的牵挂和对朝上事务的关注。

冉有以退朝晚,是因为有政事讨论而作答于夫子,夫子觉得冉有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于是以“其事也?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而推敲,“也”与耶为同义。按照礼规,君主的事务称“政”,臣子的事务称“事”,其事是指季氏的家事。夫子说:“如果有国政之事,如今我虽不被用,但也该有所听闻。”经文里的“闻”是听闻的意思,夫子如此说,是有根据的,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季子当时对于田赋税收的事情,向夫子征求过意见,并且有“子为国老,待子而行”的说辞。

此章有两处重点,其一:就“事”与“政”二字的使用上,夫子给冉有做了区分。其二:也能是夫子给冉有的一种警示,告诉他君主和大夫之间,国政和家政之间都是有区别的,万万不可将国事当家事,也不能将家事当国事。

【按语】夫子对于门人语辞方面的教导也是如此的用心,如果冉有当时说完“有政”二字之后,夫子直接说,“你不是去季氏家了吗?季氏的家事,不能称为政事。”如此一来,是否少了许多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呢?

君务称作政

事务为臣用

二字本有别

重在礼上行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冉有时为季氏宰,退朝,谓退于季氏之私朝。此称冉子,或说乃其门所记。然此章与冉有加贬斥,似非其门人记之。或本作冉有。

《论语正义》:马曰:“政者,有所改更匡正。事者,凡行常事。如有政,非常之事。我为大夫,虽不见任用,必当与闻之。”

政既非常之事,故或有改更匡正,当集众卿大夫并议之。夫子反鲁,虽不见用,然犹从大夫之后,故云“我为大夫,当与闻之”。

郑注云:“君之教令为政,臣之教令为事也。故云‘其事也’。”

杜注云:“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论语集注》:今既不闻,则是非国政也。语意于魏征献陵之对略相似。其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确实不能滥用,一字之差,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264